摘要:用“黄连解毒汤”方剂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做治疗试验和抑制IBD致鸡胚死亡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人工致病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的治愈率为83.3%,差异显著(P<0.05);临床治疗治愈率为90.2%。抑制IBD致死胚胎效果明显。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传染性法氏囊病;治愈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毒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从而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不全,引起鸡只的大量死亡,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黄连解毒汤”为古代药学名著《外台秘要》中的经典药方,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该方在人类疾病防治中也被广泛应用,但是整方用于畜禽的治疗中还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将本方用于雏鸡法氏囊病的治疗,以探讨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1.1.1试验鸡 购入1日龄健康肉雏,隔离饲养于洁净动物舍,不做任何免疫接种饲养至32日龄,经检测IBD阴性。
1.1.2IBD地方毒株 由邯郸地区采取具有典型病变的法氏囊毒,IBDV高免卵黄抗体由本校动物医院提供,抗体效价为1/128,IBDV标准阳性血清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
1.1.3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稀释液 取具IBD明显症状的病鸡脾脏制悬液(1∶5),经离心后取上清夜加青霉素和链霉素作用6 h,冷藏备用。
1.1.4病毒鉴定:取IBDV标准阳性血清与病料悬液行11日龄鸡胚中和试验,结果呈“阳性”,另取病料悬液1 ml滴鼻感染3-4周龄易感鸡,鸡感染48 h后开始表现症状,剖检可见传染病法氏囊病眼观特征,取法氏囊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后,可见明显的法氏囊病特征性变化 。
1.1.5黄连解毒汤: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金银花 连翘等加6倍量水浸泡2 h后煎煮,用4层湿纱布过滤,压干药渣,药渣加3倍量水煎30 min过滤药渣,合并两次药夜,文火浓缩至中药含量为1 g/ml左右,高温灭菌4℃冰箱保存备用。
1.2.1 人工致病治疗试验 将54只SPF鸡随机分成为3组,每组18只,A组为黄连解毒汤制剂治疗组,B组为IBD卵黄抗体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对3组鸡同时用IBDV染毒,每只鸡用IBDV强毒滴鼻0.2 ml,待出现临床症状后,给1组口服黄连解毒汤剂1.5 ml/只,每天两次,II组鸡为肌肉注射抗IBD卵黄抗体1ml/只,C组鸡注射生理盐水1ml/只,然后观察鸡的发病死亡及病理变化,并详细记录
1.2.2抑制IBD致鸡胚致病试验 试验时先将病毒液作倍比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鸡胚10枚,每枚0.2ml,将黄连解毒汤制剂分别做1∶2,1∶4倍量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药液分别与适量备用病毒液等体积混合,37℃作用1h分别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各10枚,每胚0.2 ml,同时作PBS对照,然后37.5℃继续孵化鸡胚,每12小时照蛋1次,并记录死亡情况,直至108h试验结束。
1.2.3 临床治疗试验 选典型IBD自然发病鸡群随机分成2组,一组肌注琼扩效价为1∶128的高免卵黄液,一组口服黄连解毒汤制剂1.5 ml/只。
2 实验结果
表1 黄连解毒汤制剂治疗IBD试验结果
组别 数量 发病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治愈数 治愈率 (只) (只) (只) (%) (只) (%)
|
A组 18 18 3 16.7 15 86.7 B组 18 18 5 27.8 13 72.2 C组 18 18 14 77.8 - - |
2.1 人工致病治疗效果 染毒24 h后,试验鸡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精神不振,呆立不动,羽毛蓬乱,排黄绿色稀便,饮食减少或废绝。用药后,A组B组鸡从第2 d病情开始好转,第3、4 d有死亡鸡只出现,5 d后存活的鸡只基本康复,C组在出现症状第2天后病情恶化,开始出现死亡,第3-5 d达到死亡高峰,未死亡鸡第6 d后自愈
由表1可见,黄连解毒汤试验组治愈率为83.3%比IBD卵黄抗体组治愈率高15.4%,差异显著(P<0.05),而C组的存活率仅为22.2%。
对各组死亡鸡逐渐进行病理学剖检,从剖检情况看,几乎所有死亡鸡法氏囊浆膜水肿乃至胶冻样;泄殖腔有散在出血点,股部、胸肌、腿肌大腿内侧出血;心包积液,冠状沟出血;肾肿大,时间长的病例,尿酸盐沉积明显;腺胃有出血斑,法氏囊黄白色肿大,大多数充血出血明显。A组死亡鸡出血较轻,尤其是胃肠道和法氏囊变化不明显。
2.3 抑制IBD致鸡胚致病效果 一般认为,鸡胚接种后24 h以内死亡者应与病毒作用无关,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黄连解毒汤抑制鸡胚死亡情况
处理组 鸡胚数(枚) 接种量 (ml) 死胚总数(枚) 死胚率(%)
|
IBDV+1:2黄连解毒汤剂 10 0.2 2 20 IBDV+1:4黄连解毒汤剂 10 0.2 3 30 IBDV病毒液对照组 10 0.2 8 80 PBS对照组 10 0.2 0 0 |
由表可见,黄连解毒汤制剂组死胚率分别为20%,30%,而病毒液组死胚率为80%,表明黄连解毒汤剂制剂组胚胎死亡率明显低于病毒液对照组(P<0.05或P <0.01),说明黄连解毒汤制剂对胚胎有着较好的保护作用。
2.4 临床治疗结果 对选定典型的发病鸡群黄连解毒汤平均治愈率为90.6%,平均给药次数为4-7次。
表3 IBD自然发病鸡群治疗效果
组别 治疗数 (只) 治愈数(只) 死亡数(只) 治愈率(%)
|
黄连解毒汤治疗组 256 231 25 90.2 IBD高免卵黄抗体 234 206 28 88.0 |
由表3表明黄连解毒汤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效果较高免卵黄抗体略好,但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用于预防和治疗IBD有着明显的效果。从表1看出在对照组死亡率达77.8%的情况下,黄连解毒汤治疗组治愈率为83.3%,降低死亡率61.1%,临床疗效显示黄连解毒汤制剂治疗IBD治愈率为90.2%,比试验室高7%。
3.2 天然中草药防治病症的基本原理是扶正祛邪,即保证健康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消除治病因素来增强抗病能力,其在抗微生物的作用方面也是这个道理。黄连、黄芩、黄柏分别泻心火、肺火、肾火,清化湿热,对一切火热只盛,疮黄肿毒有显著疗效。体外试验证明黄连对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对各型流感病毒、法氏囊病毒、新城疫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芩能抗炎抗变态反应,并且有很广泛的抗菌谱,对多种病菌以及流感病毒有较强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抑制疮疡肿毒;金银花不仅具有较强抗菌作用,而且有丰富的维生素P,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和皮下溢血有着明显的疗效,因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连翘配伍具有广泛的抗菌和抑制病毒作用,对雏鸡法氏囊病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试验已证明中草药对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有中和破坏作用,能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力,同时有助于改善消化机能,促进食欲增强体质,因此可以认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菌解毒、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等功能,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陆峰,等.卵黄抗体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中国兽医杂志,1992,18(3):14
[2].王译霖,等.人工感染不同IBDV毒株对新城疫免疫效果的影响.中国畜禽传染病,1993
(2):5~6
[3].祝建新,等.中草药防治鸡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试验研究.中兽医学杂志,1994,(2):1~5
[4].董发明,等.中草药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中兽医医药杂志,1997,(6):10~11
[5].杜爱芳,中药对人工感染IBDV鸡产生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3):5~7
[6].包慧芳,等.囊速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试验.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2):3~6
[7].余建国.等,黄芪多糖增强雏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抵抗力的研究.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6):3
[8].谢仲权主编,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9].李向中主编 ,中医学基础,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10].欧守杼主编, 畜牧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1].甘孟候等主编 ,禽病诊断与防治,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