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新护士培训对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伤式自杀、伤人、出走、烫伤、跌伤等重大护理事件的作用。方法:对新护士进行专项的培训及带教。结果:护士经过系统的培训后,使精神科重大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高,护理投诉显著减少。结论:精神科新护士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对精神医学知识的认识及安全防范的能力,对提高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及减少医疗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新护士;培训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罹患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他们多数思维怪异、行为离奇且缺乏自知力,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治疗。患者常受精神症状支配,出现伤人、自伤或毁物现象,从而影响社会治安,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精神科护士从事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是一种处在特殊领域中从事护理工作的群体[2]。由于护士的职业特点,使许多年资高、有经验的护士调离岗位或辞职,导致精神科护理队伍不稳定,临床护士流失严重。为了缓解人力不足,每年均有大批新护士上岗,而新护士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医学知识学习,亦没有在精神病院见习及实习的经历,他们走上精神科护理岗位后,由于对精神医学知识缺乏、工作经验及应急处置能力差,又要面对特殊的患者群体,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新护士的培训势在必行。
针对此种情况,我科从2005年~2008年对来院的新护士进行了专项的培训及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2008年来院的新护士共134人,其中男34人,女100人。学历:本科2人,大专52人,中专80人。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及精神科护士的行为规范与法律责任、精神病症状学、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精神科基础护理、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精神科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技巧、精神疾病患者的接触技巧、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护与处理、精神科常用急救技术、精神科职业防护、精神科典型差错分析及预防、精神科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兴奋约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住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怎样做一个好护士等。
1.2.2培训步骤:分临床实习与集中培训两个环节进行。
1.2.2.1临床实习:新护士来院后,先到封闭管理的精神科病房,由护士长指定1名经验丰富的老护士进行带教,让护士熟悉病区的各种管理制度、白班职责及工作流程,3~6个月后由科室的护士长写书面鉴定。
1.2.2.2集中培训:共80个学时,由副主任护师或护士长担任授课老师,通过多媒体讲座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操作技术采用模拟情景现场示教。所有当年来院的新护士都要参加学习,不得请假或缺席。
1.3培训考评:学习班结束即安排考试,理论知识考试以85分为合格,各种操作技能考试以90分为合格。对个别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人员,可给1周的复习及练习时间,再进行补考,直至达到合格,最终经过培训的134人全部达到了标准。
经过培训后的人员才能进入“三班倒”,并要在主班护士的带教指导下来开展护理工作。
2效果
2.1培训前后重大护理事件发生率情况见表1。
 2.2满意度及投诉率:精神科新护士培训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原来的(91.45±1.23)%提高到(98.39±1.6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从原来的(4.35±0.90)%降至(0.63±0.55)%。
3讨论
精神科护理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3]。因此,大专院校护理专业的护生,在结束理论学习后安排实习时,应按学生的就业意向,在综合医院实习内科、外科、急诊科后,应将有意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生安排到精神病院实习,使其尽早了解精神科的特点,以减轻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心理压力,也可减少临床带教的困难。
临床护士往往更多考虑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4]。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老护士常常注重新护士的技术操作,并不重视法律法规知识的讲座,因此培训时将要法律法规做为主要的培训内容之一。让临床护士学法、懂法、守法、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充分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保证护理服务质量[5]。
临床护士培训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和护理继续教育及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6]。在对新护士进行培训的同时,任课的老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各种信息,精心准备课件,对任课老师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及授课艺术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护士在应急处置时需要掌握全面知识、急救技术娴熟,并能准确判断危险场景[7]。对新护士进行精神科常用急救技术模拟训练,有利于提高护士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还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合格的员工在工作中发生差错的概率较小,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对新护士进行精神医学知识培训,对提高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及护士的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护理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及服务性的特点[8]。科学、良好的护理质量不仅是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及减少医疗事故的关键,对促进精神疾病的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1]。实践证明对精神科新护士进行培训,对提高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避免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9.
[2]康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3):23.
[3]郭延庆.精神障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4]张优琴,张亚娟,钱萍萍,等.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
[5]李丹荞,刘允芹.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623.
[6]黄天霞,张小燕,熊洁.我院在职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28.
[7]石敏.护士在心肺复苏操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5(2):35.
[8]葛建一,金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