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心理学
   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      ★★★ 【字体: 】  
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1 13:30:0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周钦江/黄希庭/毕重增/罗弢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7)06-0037-06
    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也可称为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所有认识,是个人对自己各方面了解的信息库;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其中的“自知”即是自我知识。 自我知识的内容及其组织方式以及其重要性、清晰性和和谐性都会影响个体心理适应水平。
    一、自我知识组织的形式
    自我知识的组织实际上是关于自我知识的内容是如何经过组织加工,然后纳入不同的自我概念之中;在这点上,它明显地引入了信息加工的观点。因此,我们也可把自我知识的组织看作是一种认知加工策略。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认知加工策略主要涉及五个不同方面:自我复杂度,自我概念分化,分开评价、整合评价与重要性突出,自我概念清晰度,自我不和谐。
    (一)自我复杂度
    自我复杂度(self-complexity)是由Linville[2,3]提出的,她认为自我概念是由自我中的多个不同方面(自我面或自我维度,self-aspects)组成的,自我复杂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组成自我概念的自我面数量,数量越大,自我复杂度越高;(2)各个自我面相互重叠的程度(即一个自我面中是否包含有其他自我面也包含的成分),重叠的程度越低,则自我复杂度越高。Linville在研究中采用自我描述卡片归类任务(self-descriptive cardsorting task)来测量被试的自我复杂度。测验时先发给被试33张内容为描述自我属性的卡片,然后让被试把这些卡片归类到若干个组中,同一张卡片可以使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用。最后,根据被试归类的组数和各组卡片中重复使用的卡片数量来计算H值(H=log[,2]n-(∑[,i](n[,i]log[,2]n[,i]))/n),其中,n是整个归类任务所用到的自我属性的总数,n[,i]是某一个属性组所使用的属性总数,H值反映被试自我复杂度水平。但后来有研究表明H值不能很好反映自我复杂度,应该把自我面的数量和重叠程度分开进行测量。
    Linville用一种缓冲模型来解释自我复杂度跟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当高自我复杂度个体经历压力事件时,因为自我面的数量众多,这些事件只能影响到自我中的一部分;并且,如果自我面之间的重叠较少的话,某个自我面所遭受的压力也不会“溢出(spillover)”到其他自我面,从而对其他自我面造成消极影响。所以,自我复杂度对与压力相关的疾病或抑郁起着缓冲的作用。后来的一些研究结果支持了Linville所假设的缓冲模型[4-8]。但也有很多研究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有研究者[9],认为以前人们得出总体自我复杂度跟应对的正相关结论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所测量的是积极自我复杂度,即自我复杂度中所包含的是较多积极属性。自我复杂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应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考察,才能准确了解他们的关系。
    此外,自我复杂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知识组织形式,Linville的理论引发了大量研究,后来提出的自我概念分化,分开评价、整合评价及重要性突出,自我概念清晰度这些自我知识组织方式都受到了Linville理论的影响。
    (二)自我概念分化
    自我概念分化(self-concept differentiation)是一种个人在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时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倾向[10]。Donahue设计了一种自我概念分化的测量方法:让被试对自己在五种不同社会角色(朋友,伴侣,子女,学生,员工)中的60种人格特质描述在8点Likert式量表上进行等级评定。然后通过因素分析来计算不同角色间未共享的变异,即用1减去第一主因素贡献率所得结果代表自我概念分化的程度;自我概念分化程度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在不同角色中拥有不同的人格特征。结果表明,高自我概念分化者情绪适应水平较低,并倾向于排斥社会标准和传统,自我概念分化是自我分裂 (fragmentation)而非对角色进行专门化(specialization)的一种标志。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我概念分化反映了个体缺乏一种心理上的整合,这种整合的缺乏则是源自心理内部那些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而这对心理健康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后续研究大都支持自我概念分化是一种自我分裂的表现这一假设,且自我概念分化和心理适应之间呈负相关[11,12]。
    自我概念分化似乎是自我复杂度的另一种表现,但实际上这两者是不同的自我知识组织结构[10]:自我概念分化强调的是个体的特定角色自我概念分化或整合程度,它跟适应是一种线性关系,低适应者具有高自我概念分化的倾向;而Linville的研究假设并未包含自我复杂度跟适应之间有任何直接联系,自我复杂度所预测的心理适应水平的变化也是经历压力事件后的变化。此外,自我复杂度测量是由被试自由描述来产生不同自我面,所以意味着认知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而自我概念分化反映的是缺乏角色同一性的相互关联,意味着自我概念的分裂和不一致,即分离的自我。综合这些因素来看,自我复杂度和自我概念分化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它们跟适应的关系上,都是十分不同的。Lutz和Ross[13]也认为,自我复杂度和自我概念分化跟心理适应之间关系的方向是相反的,应当把自我概念分化和自我复杂度当作自我概念结构的两个不同方面来对待。
    (三)分开评价、整合评价与重要性突出
    Showers[14]提出了两种类型自我组织:分开评价(evaluatively compartmentalized)与整合评价 (evaluatively integrated)。前者是指把正面和负面的自我知识分别归入不同的自我中,这样,各种自我所包含信息就成了以积极的信念或消极的信念为主。而整合评价组织中的自我所包含的则是积极和消极信念的混合体。如果个体在自我中只包含积极或消极自我知识的话,一旦这些知识被激活,那么个体可能会被这些积极或消极的知识所包围,从而体验到极端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因此,如果自我中的积极面被经常激活时,分开评价组织将有利于个体的心理适应;反之,当消极面被经常激活时,整合评价组织将变得更有利。测量分开评价组织时先让被试完成一份自我描述卡片归类任务(即Linville用来测量自我复杂度的工具),然后计算不同自我面间的系数或克瑞玛V系数(Cramer's V),通过系数或V系数的高低来反映分开评价的程度。
    Showers[15]指出,如果个体认为正面自我比消极自我面更重要,就可以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反之,如果认为消极自我面更重要,则会体验到较多消极情绪,降低心理适应水平;即分开评价组织与重要性突出(importance differentiation)间存在交互作用。该研究同时还表明,当自我面反映的是个人重要的、以积极自我知识为主的自我面时,进行积极分开评价的个体可以很容易地从悲伤情绪中恢复过来;而当情境因素包含的是纯消极自我面时,分开评价似乎会使消极情绪永远延续下去。这意味着拥有积极分开评价自我的个体在强烈的消极情境中可能会变得非常脆弱,而发挥整合评价的作用则需要对积极自我信念和消极自我信念进行整合。Showers[16]一项关于伴侣和爱情关系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当关系相对长久,消极内容特别多时,整合评价组织是跟更为积极的思想、情感、及对伴侣的行为相联系的。
    分开评价、整合评价及重要性突出对个体情绪和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它们并非各自单独发生作用,个体在使用这些组织时也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四)自我概念清晰度
    Campbell等[17]将自我概念清晰度(self-concept clarity, SCC;或自我清晰度,self-clarity)定义为:自我信念定义的清楚和确信程度,及其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自我概念清晰度,尤其是其中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成分,主要反映的是自我图式的一致性。Campbell研究了自我概念清晰度跟自尊、大五人格、自我倾注(self-focused attention)间的关系,发现低自我概念清晰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提高高校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对策

  • 下一篇文章:刻板印象信息表征的模式及其功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心理学
  • ››对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 ››群体心理学
  • ››环境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学科概况
  • ››发展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心理生理医学学科概况
  • ››法律心理学
  • ››心理学有哪些基本理论
  • ››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