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后PGI2合成减少,可增强血小板与内皮组织的黏附而促进血栓形成[3]。正常生理情况下,TXA2和PGI2的产生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对维护血小板正常功能,血液循环通畅,凝血机制,防止血栓形成极为重要。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功能又受TXA2和PGI2的调控。TXA2是一种强烈的缩血管和致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物质,而PGI2则是血小板抑制剂,具有显著抗血小板聚集和舒血管作用[5,6]。Metha[7]认为,血浆TXA2/PGI2失衡是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TXA2/PGI2生物半衰期短,可迅速代谢为TXB2/6-keto-PGF1a,因此测定TXB2和6-酮-PGF1α水平可反映大鼠体内TXA2和PGI2含量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证实,沙棘总黄酮能降低角叉菜胶大鼠血浆TXB2含量,增加PGI2水平,并显著降低TXB2/6-keto-PGF1a比值,表明TFH对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有一定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善TXA2/PGI2之间的动态失衡,抑制血小板聚集,促使受损血管内皮恢复功能, 进而合成更多PGI2,减少血小板与内皮下层的黏附,而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这与文献[1]报道一致。 NO为内皮衍生的松弛因子,具有扩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NO释放减少,易形成血栓。TFH能升高大鼠血液NO含量,提示其抗血栓形成也与NO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有关。 医学论文网http://www.yixueda.com 另外,沙棘总黄酮可剂量依赖性延长大鼠PT和APTT,提示沙棘总黄酮可抑制体内血栓的形成,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有关。详细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乘.沙棘总黄酮对大鼠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1,19(9):258.
[2]葛志红,梁 毅,陈运贤,等.沙棘汁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血小板减少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5):693.
[3]王振义,徐也鲁,王鸿利,等.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
[4]胡三觉,田巧莲,顾建文,等.一种新的体内血栓形成动物模型[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10):541.
[5]纪文岩,吉中强.葛根素对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P-选择素、TXB2、6-酮-PGF1α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诊,2005,14(3)∶254.
[6]张雷.中草药抗血小板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4,25(10):549.
[7]Metha P. Platelet function studies in CHD:Ⅷdecreased platelet sensitivity to prostacvli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idid ischemia[J].Thromb.Res,1980,18:273.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