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去揭示学校适应的各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3)缺乏系统的,具有较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 已有研究存在或提出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问题为我们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许多关心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人士,都认识到全面剖析青少年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和相关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资料,对儿童的学校适应进行探索,实是时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美]J G Parker and S P Asher.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后期适应问题.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第2期。 [2][香港]邓潘顺莲.初一学生的学校适应.当代青年研究,1993,第3、4期。 [3]刘万伦.初中与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几其与学校适应性的研究.北师大硕士论文,2000、5。 [4]曾琦、邹泓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第2期。 [5]邹泓.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第2期。 [6]邹泓.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砑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8。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