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Ⅲ与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是相互关联的,同时,差异性检验也反映了荧光定量PCR结果阳性率更高,更能直接体现HBV的复制程度。 3.4 HBV的ELISA阳性模式Ⅰ、Ⅱ、Ⅲ与荧光定量PCR结果独立性检验、差异性检验统计 见表5。表5 独立性检验和差异性检验结果统计 人体感染HBV后易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过程分为3个连续阶段,即免疫耐受期(高复制水平HBeAg和HBV-DNA)、免疫清除期(中等或低复制水平HBeAg和HBV-DNA)与残余整合期(无HBeAg和HBV-DNA)[3]。值得注意的是,HBeAg的产生,增加转阳,进而减少、消失、转阴;以及HBeAb的产生,进而增加转阳,与HBV病毒的消失是一个动态过程。与此相似的还有HBV-PreS1,其转阴时仍有一定数量HBV-DNA存在,临床仍需注意动态观察治疗效果[4]。由此可见,HBV感染人体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HBV-M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但是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水平,能直接体现HBV复制程度,敏感性更强,特异性更高,在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以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和价值。【参考文献】 1 赵颖,卢银红,杨宝珍,等.HBVDNA与HBVM关系的研究.宁夏医学杂志,2004,26(2):88-89. 2 王添章,张宜俊,刘树人,等.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HBeAg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04,19(1):71-72. 3 蒋冬香,陈刚.HBV感染者HBV-DNA与血清标记物间的关系.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4):217. 4 陈如昌.乙肝病毒PreS1与HBV-DNA检测的关系.浙江临床医学,2004,6(1):65.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