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西医学
   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共刺激分子研究      ★★★ 【字体: 】  
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共刺激分子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4:58:32   点击数:[]    

达33D1分子,虽然表达不很高(由于IL-4的加入降低了它们的表达),但仍能证明培养出来的就是DCs。图1  哮喘小鼠骨髓DC培养至第2天的细胞集落图2  哮喘小鼠骨髓DC培养至第4天的细胞集落                                                                                                图3  哮喘小鼠骨髓DC培养至第7天的细胞表1  哮喘模型鼠与正常对照鼠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百分数  (x±s,%)注:n=3(3复孔的均数),与对照组相比,*P<0.05图4  流式细胞仪分析图形022、043、027、024为哮喘组DC017、038、037、019为对照组DC 图5  哮喘组和对照组DC表型比较     2.3  两组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的分析  结果显示哮喘组DC和对照组DC均能刺激同种异体的T细胞的强烈增殖,且随DC数目的增多而增强;而且哮喘小鼠DC比对照小鼠DC刺激同种异体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表明哮喘小鼠DC有更强的抗原递呈能力,如表2和图6所示。对同一组小鼠不同DC浓度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发现,同在哮喘小鼠中不同DC浓度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也不同,如图7所示。而在对照小鼠中,不同浓度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表2  哮喘组和对照组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比较  (x±s)注:n=3,与对照组相比,☆P<0.001,△P<0.01,*P<0.05 图6  不同DC数目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比较               图7  在哮喘组中不同浓度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比较   注:※P<0.01,*P<0.05             3  讨论        DC在体内的含量很少,在血液中仅占单个核细胞总数的0.5%~1.0%,且表面缺乏特征性标志,难以与其他细胞分离纯化,因此,直接从外周血或脾脏中分离不仅操作复杂,而且细胞得率很低,很难满足实验中的大量需要。体外诱导扩增DCs的方法很多。自从Inaba[5]用rmGM-CSF体外诱导扩增小鼠骨髓DC以来,人们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多种培养扩增DC的方法。如从脐带血、外周血干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分化出DC。尽管不同的前体细胞扩增DC的方法各不相同,但GM-CSF是必不可少的。GM-CSF可以诱导DC前体增殖分化,并可在体外维持DC的存活。IL-4往往与GM-CSF同时使用,特别是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时,IL-4可抑制巨噬细胞增生,而有利于向DC分化。但DC的鉴定没有特异的分子标志,若鉴定所得细胞为DC,往往根据形态学、组合型标志和混合淋巴反应刺激同种异体的T细胞增殖这3个方面来判断。除了具有许多树突样的突起这一典型的特征外,其表面还高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如CD40、CD86、CD80、ICAM等;能迁移至引流淋巴结刺激初始T细胞的活化增殖,具有这些特征的细胞方能称之为DC[6]。目前,有一些DC特异的表面标志已经得到公认[7],如小鼠表面的33D1和NLDC145,大鼠的OX62及人DC表面的CD1a和CD83。本研究获得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大小不一的树突,而且流式细胞分析也检测到了小鼠DC特异的表面标志——33D1和DC相关的分化抗原:CD40、CD80、CD86;最后我们发现所诱导扩增的两组小鼠DC可以强烈刺激同种异体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随着刺激细胞数目的增多而增强。因而,从这3个方面我们可以认定所培养出来的细胞正是DCs。        DC提供了抗原特异T细胞活化、增殖的两个信号。DC在肺表面和气道上皮形成强大的防御网络,可以识别、加工、处理和递呈吸入的抗原,提供抗原信号,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向引流淋巴结迁移,在迁移过程中,DC表达上调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6、CD80等,这些分子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CD28结合,形成CD80/CD86-CD28共刺激信号通路,提供了抗原特异的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第二信号,从而启动了初始T细胞的活化。因此认为气道DC在诱导初始型T细胞对吸入抗原的初次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始动气道变态反应之必需[8]。        目前已经知道哮喘的效应细胞是CD4+T细胞,特别是Th2细胞。DC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并使其向Th2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9]。通过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来启动Th细胞活化并影响其向Th2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当共刺激信号缺乏时,会导致T细胞反应无能。CD80/CD86-CD28信号通路与过敏性哮喘中的关系已在一些实验中得到证实。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的配体CD28缺乏时,气道内DC不能诱导Th2反应[10]。阻断CD80/CD86与配体CD28的相互作用,可抑制Th2类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11]。在小鼠气道炎症模型中减轻小鼠的气道炎症,降低支气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及IL-5、IL-4的含量[12]。在哮喘患者支气管灌洗液中发现,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IL-5产生依赖于CD86[13]。这些都表明CD86在哮喘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依赖于CD86启动初始T细胞的活化,并且诱导Th细胞向Th2细胞分化,促进IL-5的产生,诱发Eos增多的气道炎症。本研究中,哮喘小鼠骨髓DC表达CD86分子水平较对照鼠有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证实了DC可以通过其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6影响Th2细胞分化。CD80主要诱导Th1分化,但对Th2分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抗原所致的炎症有维持和增强作用。Cheng等[11]用OVA致敏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研究脾脏来源的DC的表型发现,哮喘组CD80的表达明显上调,而CD86则没有差异。但在本实验中却未见CD80在两组小鼠DC中有差异,表明了DC的异质性,不同来源DC可能存在功能上的差异,也提示可能在哮喘的不同阶段,CD86和CD80起着不同的作用。DC表面的CD40可以和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促进T细胞自身的活化,导致IL-12的产生,而IL-12则可以促进Th1细胞的分化。本研究结果提示,CD40在两组中并未见差异,这值得进一步探讨。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即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反应。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MHC抗原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无论是Ⅰ类还是Ⅱ类抗原,都能在体外直接诱导出强烈的初次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DC对T淋巴细胞作用的强度与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有关。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越高,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越强[14]。本实验结果显示,哮喘小鼠DC和对照组小鼠DC均能诱导同种异体的T淋巴细胞增殖,且随DC数目的增多增殖能力增强。哮喘小鼠DC刺激T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表明哮喘小鼠DC的抗原递呈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在哮喘小鼠中随DC数量的增加增殖能力也明显增强,表明DC数量存在差异时,其功能也存在差异,数量多则功能强,数量少则功能弱。        本研究发现,哮喘小鼠骨髓DC表面CD86分子表达增加的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表明了哮喘小鼠DC可能通过其表面刺激分子CD86的差异表达,从而增强了抗原递呈能力,导致了T细胞的过度活化,特别是向Th2细胞的活化,导致气道炎症。但DC在诱导Th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DC诱导哮喘炎症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  Cheng X,Wang C,Qian G,et al. CD80,but not CD86 were upregulated on the spleen-derived dendritic cells from OVA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BALB/c mice. Immunol Lett,2003,89(1):31-38.    2  Radhakrishnan S,Iijima K,Kobayashi T,et al. Dendritic cells activated by crosslinking B7-DC (PD-L2) block inflammatory airway disease.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5,116(3):668-674.    3  陈欣,林涛,周童亮,等.雾化吸入白细胞介素-12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辅助T细胞亚群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3-316.    4  丁传林,姚堃,张天泰,等.IL-4对DC产生IL-12影响的研究.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23:248-251.    5  Inaba K,Inaba M,Romani N,et al. Genera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dendritic cells from mouse bone marrow cultures supplemented with grannulocyte/macrophage colo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动态APACHEⅡ评分在内科急诊ICU中的预后评估应用

  • 下一篇文章:血清HBV-DNA与HBV免疫学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共刺激分子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共刺激分子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 ››脊髓动脉构筑及临床意义
  • ››现代医学的昨天 今天 明天
  • ››凯西莱治疗病毒性肝炎双盲观察
  • ››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 ››西藏地区的主要乙肝病毒基因型CD杂...
  • ››浅说藏医药学的兴起与发展
  • ››乙草胺致癌病理学试验的评价
  • ››双糖残基在肺癌组织学的检测
  • ››用现代医学模式探西藏传统医学的身...
  • ››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共...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