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的新事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病人的普遍欢迎。众多的病人通过选择医生就诊得到了方便和实惠。“病人选医生”是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在过去的医疗服务方式中,患者往往听命于医生,医生根据需要为病人提供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服务,患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服务。病人自主择医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主动性日渐凸显。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性别特点,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主治医师,也可拒绝不适合自己的医师,从而使自己的就医活动有了充分的自主权。病人可以选择一位医生,也可选择一个医疗群体。病人的自主权是病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体现了病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病人选医生”是对病人自主权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以病人为中心,不单单只体现在医疗服务上,更应体现在对病人的尊重上,这是我们医疗服务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 “病人选医生”是对医务人员医德和医术的充分肯定和弘扬。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医德高、技术精、态度好的医生被病人选择的机会会大大增多,而那些态度生硬、敷衍马虎的医生,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坐“冷板凳”的境遇。医生的劳动价值只有在治病救人中得以体现,病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医生的价值。可以进一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 3.4 加强医院软硬件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是一蹴而就建立起来的,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可以来源于每一个环节。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硬件建设上,要从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信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努力。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以“病人为中心”,“仁心仁义、方便为怀”,从我们自身的努力去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3.5 重视媒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舆论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5]。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热点引导、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加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澄清媒体对医患关系的不良炒作,多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医院的正面东西,通过多方面的宣传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度及其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与文明仍处在低水平的现实基础。这就是媒体在正确引导医患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圣祺.解析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紧张的缘由.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10):879. 2 张冉燃.不成功的医改.瞭望新闻周刊,2005-11-02. 3 邢淑兰.论改善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医患关系.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19):1730. 4 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中央宣传部等联合主办形势报告会,2005-07-01. 5 赵化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人民日报,2005-06-20.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