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西医学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      ★★★ 【字体: 】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4:53:42   点击数:[]    

前患者嗅裂变窄,嗅区黏膜颜色苍白,轻度增厚,局部脓性分泌物潴留。术后初期黏膜肿胀和少量渗出,创面形成血痂,纤维素渗出形成伪膜,分泌物积聚于黏膜缺损处干硬形成棕黄色痂皮;在数天至数周内,黏膜缺损处逐渐出现肉芽,并可以有鼻腔黏膜水肿,持续至术后4周左右;术后2个月可有肉芽、组织增生和小息肉出现;83%在术后4个月,术腔黏膜上皮化,中鼻道无分泌物,嗅黏膜颜色恢复淡黄色,黏膜无肿胀,无分泌物潴留。         2.3  嗅区黏膜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正常对照组嗅区黏膜超微结构特点:在上皮纵切面可见嗅细胞表面由嗅神经原树突末端稍膨大所形成的嗅囊,其表面附着较多的嗅纤毛,纤毛粗细均匀,排列整齐;纤毛横断面微管结构正常、清晰,可见典型的“9+2”微管结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嗅区黏膜超微结构有4种典型类型:一是嗅囊改变,可见嗅细胞肿胀,形态不甚典型,间隔支持细胞成堆并排分布,嗅细胞呈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改变,有顶端未见明显膨大形成典型嗅囊;有嗅囊存在其上方嗅纤毛脱落、减少或局灶性缺失,此类改变患者占16例(16/30,53%);二是嗅囊与支持细胞的共同变化,可见支持细胞微绒毛消失,少量纤毛化生,同时嗅囊变形、嗅囊内微管结构消失呈空泡状、嗅纤毛变形、减少,此类患者占6例(6/30,20%);三是支持细胞改变,可见支持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胞质密度变深,线粒体固缩或肿胀,数量减少,微绒毛显著减少,嗅细胞水肿,内质网扩张,且两个嗅细胞并列分布,此类患者占5例(5/30,17%);四是嗅细胞改变,可见嗅细胞胞质密度变淡,线粒体水肿、固缩,基质密度变淡,峭断裂减少,此类患者占3例(3/30,10%)。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6个月随诊复查,术后出现与上述术前典型异常变化的病例分别为3例(3/30,10%),1例(1/30,3%),2例(2/30,7%),1例(1/30,3%);与术前病例相比较,均显著下降(均P<0.005),见表2。其余可见上皮纵切面上嗅囊表面附着较多嗅纤毛,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较均匀,纤毛骨架结构可见 “9 +2”微管结构。黏膜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表2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前后嗅区黏膜超微结构变化  例(%)                   注:A: 嗅囊改变;B:嗅囊与支持细胞共同改变;C:支持细胞改变;D: 嗅细胞改变        3  讨论          嗅觉是机体感受化学气体引起的感觉,人体在吸气时气体分子通过对流和扩散传输到嗅区后与嗅细胞相互作用,刺激嗅细胞放电,从而产生嗅觉[3]。嗅上皮分布于嗅裂内,面积约为1~5cm2[4]。通常情况下,只有30%的吸入气流流经嗅区[5]。当流过嗅觉区域气味分子小于嗅觉阈值时,就无法产生嗅觉。嗅觉障碍患者中有45.6%患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而慢性鼻窦炎患者中有66%存在嗅觉障碍[6]。慢性鼻窦炎患者出现嗅觉障碍除了与鼻腔气流的空气动力学模式发生改变有关外,嗅黏膜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传统手术方式对鼻腔黏膜及嗅区微环境造成破坏,嗅觉功能恢复不满意。FESS手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最大限度地减低对嗅裂的损伤,避免术后发生嗅裂粘连而影响嗅觉恢复,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的嗅裂微环境,并对嗅觉功能的恢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7]。        正常嗅上皮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由嗅细胞、微绒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4种细胞组成。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的嗅上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异常可见几种:一是嗅囊改变;二是嗅囊与支持细胞的共同变化;三是支持细胞的改变;四是嗅细胞的变化。嗅觉功能减退程度与超微结构改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经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6月随诊复查,结果显示,嗅觉障碍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3%,且大多数患者鼻腔黏膜大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超微结构出现典型病变超微结构的病例明显减少,可见典型形态嗅囊,表面附着嗅纤毛,纤毛骨架结构可见典型的“9+2”微管结构。说明患者在行FESS术后鼻腔黏膜超微结构大部分恢复正常。        总之,鼻窦炎患者嗅觉下降可以由鼻腔息肉及脓性分泌物阻塞鼻腔,气味分子不能进入嗅区所致;而鼻窦炎所引起嗅黏膜本身的病变也是重要原因。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不破坏鼻腔的正常结构,在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同时还有助于嗅区黏膜正常结构的恢复,维持了正常的嗅区黏膜微环境,不仅能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而且使病人的嗅觉功能也相应提高。【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  魏永祥.嗅觉功能检查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22(2):66-69.        3  谭文长,吴望一,严宗毅,等.  研究鼻道的分流作用对嗅觉反应的影响.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12:1245-1251.        4  Moran DT, Rowley JC 3d, Jafek BW. The fine structure ofthe olfactory mucosa in man. J Neurocytol, 1982,11:721.        5  Hahn I, Scherer PW, Mozell MM. Velocity profiles measuredfor airflow through a large scale model of the human nasalcavity. J Appl Physiol, 1993,75(5):2273-2287.    6  李春华,黄忠华,黎黎.嗅觉障碍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2004,12(4):226-229.        7  牟逊业,孟庆大,张军.中鼻甲成形对鼻窦炎治愈率影响的研究.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4,18(1):20-21.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NO、ET角度探讨丹参素抗急性重型肝损伤的机制

  • 下一篇文章:儿童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 ››脊髓动脉构筑及临床意义
  • ››现代医学的昨天 今天 明天
  • ››凯西莱治疗病毒性肝炎双盲观察
  • ››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 ››西藏地区的主要乙肝病毒基因型CD杂...
  • ››浅说藏医药学的兴起与发展
  • ››乙草胺致癌病理学试验的评价
  • ››双糖残基在肺癌组织学的检测
  • ››用现代医学模式探西藏传统医学的身...
  •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