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西医学

Tags:


   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 【字体: 】  
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4:51:0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应用针刀医学对颈椎病引发的高血压及并发症(眩晕、耳鸣、难听、阵发性晕厥、关顶沉重、视物模糊)理论,施以朱汉章针刀闭合性手术疗法、手法整复、配合药物:复方丹参、红花、三磷腺苷、康定可通病变部位注射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全部患者轻体症、颈椎X线征、测量上肢血压四次确定检查诊断,治疗效果表明:8例均有效,占100%;7例治愈,占88%;1例有效占12%

关键词 针刀闭合性手术 颈性高血压

颈性高血压病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是颈椎病及颈椎综合症的继发症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对神经、血管的挤压,牵拉刺激颈交感神经及颈部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痉挛脑缺血,反射性继发丘脑缩血管中枢与网状结构外侧加压素的增强,使血管口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笔者对8例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和无其它继发高血压症的颈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手法复位、椎间孔周围药物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例均为男性,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55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4年。8例均无高血病家庭史及其它继发性高血压症。

1.2 临床症状观察:眩晕、视物不清转头时加重、耳鸣耳聋、颈项紧张、上肢及手指尖麻木、胸习等颈椎病共同症状。2人有过晕厥摔例史、仰卧转头、翻身出现天旋地转感,站立不稳。

1.3病例筛选:本组8例患者是从23例颈椎综合症患者中筛选出来的。特点:无高血压病家族遗传史,除外肾实质性、肾血管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铭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狭引发的继发性高血压,患颈椎病在前患高血压在后,血压经4次检测:55岁至59岁5人,血压23—22人/15—13Kpa(170—165mmHg/110—100mmHg)60至72岁3人,血压30—28/16/14Kpa(225—210/120—105mmHg)。

1.4 颈椎检查:全部患者颈肌紧张,单侧横突压痛6人占75%;双侧横突压痛2人占25%;棘突偏歪5人占63%。颈椎X线平片:椎体骨赘8人,椎间隙狭窄5人,钩椎关节退变硬化4人,生理曲度变直6人,双边征2人,俯旋椎体后关节成角1人,椎体后缘增生4人。

颈性高血压症治疗前,治疗后血压变化

组别
中年
老年

例数
5
3

年龄(岁)
55-59
60-72


N%
N%

治疗前
SBP 23-22Kpa(170-165mmHg)
SBP 30-28Kpa(225 –210 mmHg)

SBP15-13 Kpa (110-100mmHg)
SBP 16-14Kpa(120-105 mmHg)

治疗后
SBP 20-18Kpa(150-1135 mmHg )
SBP 22-20Kpa(165-150 mmHg)

SBP 12.5-12Kpa (95-90mmHg)
SBP 12.5-11K(120-105pa mmHg)


其中中老年组1例血压降至21/13Kpa(160/100)mmHg

2.诊断:根据体征、颈椎症状、X线平片的检查诊断为颈性高血压症。

3.治疗与结果

3.1 颈性高血压用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手法整复(推正法、摇正法,两点一面法及端提牵引法、对抗牵引法)复位、药物:红花2ml、复方丹参2ml、三磷酸腺苷20mg、康定可通5mg混合液,椎间孔周围注射。上述疗法:小针刀疗法每周1次;手法整复2天1次;药物注射2天1次。2次治愈4例、3次治愈3例,有效1例。

3.2 疗效判定治愈7人占88%,有效1人占12%。颈性高血压治疗前后血压对比表。

3.3随访:治疗8人;随访6人(4人18个月血压稳定;2人24个月血压稳定)。停用降压药。

4.讨论

延髓网状结构外侧、丘脑、大脑皮质中枢是调节血管舒缩的运动中枢。颈性高血压发病因素来自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综合上述两病是发生颈性高血压症重要因素。但又不是所有的颈椎有损害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的发生。只有所患的病损部位,挤压神经、血管,血管内压应力增强、血管外周阻力增大,才能导致血压升高。本治疗组8例病人其主要症状是上颈段表现:眩晕和颈项硬痛常伴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看物不清。病理改变包括间盘硬化突出、骨赘、关节错位和韧带松驰与扭曲、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粘连、肌痉挛、感应痛等。这些症状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致颈内动脉神经与椎动脉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丘脑缩血管中枢与网状结构外侧加压区受影响,冲动增多,血管神经降压素分泌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摩,口径变小、血流阻力增大致高血压。交感神经节纤维形成心脏的心丛,分布到窦房结,冠状动脉,故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冠状动脉舒张,致血压升高。

4.1 治疗的关键问题(8例病人的治疗)。我们觉得效果的好坏不在治疗手段的先进,而在于对导致颈性高血压的主要因素的判定;再根据主要因素病理改变的形态和程度选用合适针刀疗法、手法和药物治疗,方能改变症状是主要因素。针刀,剥离粘连、硬化、挛缩;手法,推正偏斜棘突,改变后关节关系同时改变了钩突椎动脉的关系。后关节恢复正常,后关节囊也恢复了常态,解除了对脊神经后支分支的压迫和刺激,也解除除了或减轻了关节、软组织对交感神经纤维或交感神经干的压迫和刺激,使颈段应力和血管神经应力均恢复平衡,使血压降至正常。

药物:红花、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曲安缩松、利多卡因混合液可消除缓解炎性组织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活血化瘀舒通经络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有效血容量排除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

1.刘清彬、李忠汉,椎间孔注射和推拿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报告,疗养医学,1991,(10)1:71。

2.韦贵康,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神经膜内迟发性受压综合征的外科处理

  • 下一篇文章:手术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核糖在保护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 ››脊髓动脉构筑及临床意义
  • ››现代医学的昨天 今天 明天
  • ››凯西莱治疗病毒性肝炎双盲观察
  • ››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概论
  • ››西藏地区的主要乙肝病毒基因型CD杂...
  • ››浅说藏医药学的兴起与发展
  • ››乙草胺致癌病理学试验的评价
  • ››双糖残基在肺癌组织学的检测
  • ››用现代医学模式探西藏传统医学的身...
  • ››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