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胡锦涛3月4日看望医药卫生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传统美德。
我们应如何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应如何协调?如何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原部长丁宁宁。
社区自治是“零距离”互助的基础
记者:基层自治组织在民生与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丁宁宁:创建公正民主法治的社会,说到底是要实现民众的自治。基层的自治组织是社会民主法治的基础。基层社区实现了自治管理,民主选举、自我调节纠纷,社会的民主法治才能逐步实现。
传统计划体制下,单位和人民公社的组织方式让人们之间有一种归属感,从而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氛围。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弱化了单位的概念,社会组织形式不得不发生变化。面对流动人口和城市化的各种挑战,加强以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自治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请注意,我讲的是居民委员会,不是业主委员会。因为无论是业主还是租房者,都是参与城市社区管理平等的一员。农村则要实行村民自治。
民主最彻底的形式是直接选举。直接选举只有在村委会、居委会的层面上才能真正实行。只有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深入到社会底层的每一个成员,才能使那些生活在一起、彼此了解的民众,选举出真正品德高尚,能够带领他们实行自治的人。也就是说,只有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推动社会民主法制的完善。
志愿者组织当然不限于社区,但志愿者精神的基础是社区。对身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志愿者精神的启蒙、志愿者行动的开始。
扶贫济困与增强“造血”能力
记者:温家宝总理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在此之前,对于一些意外因素产生的社保“盲点”政府该如何应对?
丁宁宁:任何一个社会在管理上都会有盲点,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意见,把一些临时性应对措施社会化、制度化,逐步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体系。
譬如说现在城里的老年人乞讨行为,政府就应当出面处理,以维护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不管他为这个社会做没做贡献,交没交过养老金,当他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管,政府就应该负责。在实行二代身份证和计算机联网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对这些老人加以甄别,如果发现是子女不承担赡养责任,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果确实是孤寡老人,政府相关部门就应当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增加社会的安全感。
当然,现代社会的理念是鼓励人们自立。对于一般的贫困人群,我们还是要遵循救急不救穷的原则,鼓励其自立。上世纪80年代曾经讨论过,对于贫困地区和民众,最重要的不是“输血”,而是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当然,扶贫济困是必要的。但不管是政府还是志愿者的救助行动,都应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自立能力为根本目的,而不只是捐钱捐物。
雷锋精神就是志愿者精神
记者:英国的社会福利有两层含义,其中一层包括志愿者有关组织对特殊困难者提供各种福利设施和有关服务,你如何看待志愿者服务?
丁宁宁: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志愿者精神。志愿者这个词语本身是舶来品。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一些志愿者组织也是在国外资金或人员支持下建立的。但是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志愿者组织,包容和正确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和谐社会的得力推手。
我们要把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和外来的志愿者精神结合起来。这样做,既是对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解放前一盘散沙状态的纠正。
记者:在鼓励大家学习“雷锋精神”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该如何应对?
丁宁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学家为了强调竞争的重要性,一味鼓吹“人都是自私的”所谓“狼性”原理,这是对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过度宣传大公无私的一种纠正。但是对年轻人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同时,随着贫富差距扩大,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抱怨、不平衡的心理增强,也导致很多人降低了帮助别人的意识。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不仅要提高社会政策的公平性,而且需要一定时间,使人们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
但是应当指出,贫富差距的存在,并不是阻碍助人为乐精神发扬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上缺乏身体力行的榜样。长期以来,政府并没有放弃对雷锋精神宣传,但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看到政府公职人员的行动。公职人员不仅要宣传雷锋精神,而且应当身体力行。公职人员的实际行动和志愿服务精神,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导向,带动民众学习雷锋,助人为乐。
除此之外,我们与西方也存在一些历史文化上的差别。中国历史上没有统一的宗教,近代引入的一些宗教在革命过程中被一扫而光。因此提倡雷锋精神,是对中国历史传统和近代西方文化中道德规范的“凤凰涅”。今后我们应当提倡宗教宽容精神,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保留下来,不能一说改革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定过去的一切。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