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用沟通、创议、协商、选举、决策、监督、罢免、复决等法治化、制度化的程序来体现人民对国家的统治权和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循着制度、规范和程序行使民主权利,并依凭这些制度、规范和程序来保证人民参与的有序化、稳定化。特别是执政党要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和利用现存的制度安排和合法程序,积极主动地履行制定施政纲领、提名和推选国家机关候选人、动员选举和投票、组织政府、实施政纲、把党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等综合政治功能,切实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实现,从而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统一而不是对立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正在不断完善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①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②一般认为,政治文明大体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其中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这种政治规律性的认识,典型如对政治权力的认识和判断:“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Acton,Lord,Es saysOnFreedomandPower,TheBeaconPress,1948,pp.14~15。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页。
⑤《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
⑥文特森·奥斯特罗姆:《政治文明:东方与西方》,《公共论丛》第3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81~282页。
⑦金太军:《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⑧⑨塞缪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311页。 ⑩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序第5页。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62页。 转引自杨建平《法治民主:后发国家的政治选择》,《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6期。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求是》1990年第13期。 周毅之:《通向政治文明的理论路径———邓小平在现代文明积累的视域中审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哲学思路》,《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0期。 正是对政治与其环境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生态学的研究,促成了生态政治学这一政治学分支学科的兴起。 关于政治文明建设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可参见李慎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经济日报》2002年12月2日。 李铁映:《关于民主理论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金太军:《论当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人文杂志》1998年第5期。 拥有6451万名党员、348万个组织的中共,集中了中国的绝大多数精英,包括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知识分子、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以及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等。 王俊拴:《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权威性建构的基本特色》,《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2期。 中国的全国人大的最高国家权力地位是仅就国家机构系统内部而言的,它表现的是宪政结构;若着眼于实际的政治过程,国家的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作为惟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它表现的是党政结构。宪政结构与党政结构相结合,并以党政结构为核心,构成了中国政治系统的主体部分,无论是宪政结构还是党政结构又都通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反映和代表人民(社会)的利益和愿望上取得了根本的一致,从而体现了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人民性质。 金太军:《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文史哲》2000年第5期。
作者简介:金太军,1963年生,社会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