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杂文收录
   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      ★★★ 【字体: 】  
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12:16   点击数:[]    

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柳  剑     

摘  要:“教学民主化”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承认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教学民主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学民主化  合作学习  主体性  个性化教育  大语文教学观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它正引发起着教育的嬗变。随着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我校是一所新创办的国有民营学校,招生生源比较特殊。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既有城乡之别、家庭文化背景之别,也有学习品质和个性心理的差异。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人人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这一办学目标,就必须实现“教育民主化”。我校在建校伊始,就确立了“国有民营学校教育民主化的尝试”这一科研总课题。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教学民主化”的有效尝试。

一、“教学民主化”的理论依据:

㈠“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便可以从“教学民主化”中得以体现。学校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的,自觉参与学习,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

㈡“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每一个人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不同而存在差异,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素质、发展速度都会有所不同。“教学民主化”提倡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学生实行“一刀切”式的统一教学,而是承认个体差异。因此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便是“面向全体思想”的具体“外化”。

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

我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教学观念需要从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上来。这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点。马斯洛说过:“人的创造力有两种,一种是有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一种是自我实现的能力。”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同时开发这两种创造力。“教学民主化”的探索目标与素质教育的这一目标是相一致的。

二、“教学民主化”的基本特征:

㈠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教师首先要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其次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再次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㈡教学氛围的民主性

师生民主是“教学民主化”的前提。教师注重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易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㈢教学过程的主体性

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强调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创造的体验,以此来彻底改变过去“灌输注入式”的传授教育为“自治主体式”的创造教育。

㈣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教学形式的开放既包括教学手段的开放,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手段提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优势,增加师生课堂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个性化、主体化教学。教学方法的“开放”,主要是指教师改变过去的“注入式”、“讲授法”为现在的“发现法”、“联想法”、“比较法”、“讨论式”、“启发式”等。

三、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

㈠倡导自主和合作学习,发挥整合优势

自主和合作学习,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追求学生主动求知,培养个人的独创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相互促进激活思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叶老云:“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的功能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发展。自学是“放”,合作是“导”,树立师生、生生“合作”思想。在“放”中激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导”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翻译课文,并要求学生养成根据上下文推断文意的能力,碰到疑难之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师生共同讨论。这样让学生发挥自主和合作学习的优势,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学效果很不错,学生掌握得更清楚、更牢固。

㈡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主体性教学,就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构建学生主体观。教师只是提供各种可能,让学生做出创新判断和选择,始终凸现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允许学生课堂争议,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皇帝游行回宫后的故事等教学活动便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其次是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的时间,有提问题、训练语言应用的机会,有发表见解、参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权利,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第三是重视思维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将学生观察、体悟、感受、发现、应用、创造等思维过程放在首位。提倡思维方式多样化,如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推想性思维、迁移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第四是重视建立自主性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吕淑湘先生早就提出:“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如作文教学:改变过去的“范文赏析——写作借鉴——作文实践——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为“确定目标——自由创作——互评互改——范文比照——总结提高”这一新的训练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

首先认真处理教学内容。不对学生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应地给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等都分设低、中、高等不同层次,使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练习设计分设层次,让学生选做,让学生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体验”。而不会有望尘莫及的失落心态,或者丧失学习信心。

其次是教师在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认真了解和分析所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客观分析学生层次,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学完每篇课文都留出一些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合作讨论。对优秀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课外自读,思考更深更难的问题,锻炼其自学能力;对后进学生不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例如指导学生学完教材后写课后阅读心得、读报剪报点评、课外阅读每日一题、美文赏析评点等便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使他们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力。

㈣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倡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应该引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比如电子多媒体读物,使学生将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趣味性。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开通以及在互联网上运行,学生学习已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学生可以查阅校园网上资料库,通过电子邮件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来完成学习任务。人们常说计算机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之一。因此语文教学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势在必行。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学习的处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提倡语文教学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延伸到阅览室,延伸到学校生活,延伸到家庭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树立起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观念,指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生活,大量阅读吸收。在语文教学中,组织以下活动:⑴辩论会;⑵指导办手抄报;⑶自编作文集(写序言、写点评);⑷课前三分钟演讲;⑸社会实践报告;⑹诗歌朗读;⑺剪报及评点(初二上);⑻成语积累及应用(初一上);努力实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大语文教学观。

四、“教学民主化”的实施体会:

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民主化”的探索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越来越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呈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令人叹服。因为它不仅解放了多年来禁锢的“以教师为中心”思想,实现了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实现“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语文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更大程序上被调动了起来。

当然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是一些新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比如分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育”之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操作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作业量与课外自主学习与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等值得我们深思。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的探索会越来越深入,为努力实现“既求人人升学,更求个个成才”的办学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0.4

2、《中学语文教学》    2001.1和2001.9

3、《中国教育学刊》    2000.5

4、《叶圣陶教育论文集》

5、《吕淑湘论语文教学》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广告词作业汇编

  • 下一篇文章:记叙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 ››单音词和双音词
  •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 ››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五步曲”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
  •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再造艺术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班规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语文教学应注意渗透审美教育
  •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
  • ››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不能丢
  • ››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 ››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情感的回归
  • ››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 ››语文教学反思——学会倾听
  • ››语文教学应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
  • ››语文教学 朗读先行——浅谈朗读在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