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宋词鉴赏辞典
   刘克庄《忆秦娥》宋词鉴赏      ★★★ 【字体: 】  
刘克庄《忆秦娥》宋词鉴赏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6:41:14   点击数:[]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吧?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另外鸿归本来早于燕归,晁冲之在《汉宫春》一词中写道:“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准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鸿雁带着多少人的故国之思,越过那冰雪初溶的“塞垣”,飞往沦陷已久的中原。

  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大梁,是战国时魏国首都名,即北宋汴京。范成大曾于孝宗乾道六年为“祈请国信使”去金国索取河南“陵寝”,一路有诗,其中《州桥》诗写他在汴京州桥看到父老们切盼恢复中原的心情,“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而杨万里则用不同的写法道出中原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只能忍泪吞声,“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初入淮河四绝句》)好不容易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遗民父老才能倾吐亡国之痛。鸿雁虽然每年都要回到江南,但又无法为他们倾诉苦情。本词作者将希望寄托于鸿雁,想象它能作为来自南方的问候使者,使遗民父老见雁犹如见到江南故人,从而得到慰安。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宁宗曾于开禧二年(1206)发动北伐,战败求和。而金国也因受到蒙古南侵,国势日益衰微,无力攻宋。这里流露出作者痛感朝廷懦弱腐败,只图屈服苟安,一再失去恢复中原的时机。

  “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如今淮河已成为宋、金两国的国界,淮河以北就是敌国土地,令人不胜感慨,“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韩元吉《好事近》)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作者的心愿。(君昭)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李彭老《浣溪沙》宋词鉴赏

  • 下一篇文章:贺铸《国门东·车马匆匆》宋词鉴赏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刘克庄《忆秦娥》宋词鉴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刘克庄《忆秦娥》宋词鉴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辛弃疾《醉太平》宋词鉴赏
  • ››周邦彦《满江红·昼日移阴》宋词鉴...
  • ››贺铸《鹤冲天·鼕鼕鼓动》宋词鉴赏...
  • ››姜夔《齐天乐》宋词鉴赏
  • ››赵闻礼《贺新郎》宋词鉴赏
  • ››张耒《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宋词鉴...
  • ››冯去非《喜迁莺》宋词鉴赏
  • ››王平子《谒金门》宋词鉴赏
  •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 ››李清照《武陵春》宋词鉴赏
  • ››刘克庄《沁园春》宋词鉴赏
  • ››刘克庄《忆秦娥》宋词鉴赏
  • ››刘克庄《长相思》宋词鉴赏
  • ››刘克庄《贺新郎》宋词鉴赏
  • ››刘克庄《满江红》宋词鉴赏
  • ››刘克庄《玉楼春》宋词鉴赏
  • ››刘克庄《清平乐》宋词鉴赏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