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
一 熟读课文,并联系《齐桓晋文之事》,说说你对孟子民本思想的理解。
二 孟子喜欢用对比,以揭示矛盾,阐发观点。参照下列资料,找出本文中对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1.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孟子·公孙丑下》)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3.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三 参考下列摘自《礼记·乐记》的资料,结合本文中孟子关于音乐的论述,说说古人对音乐的看法。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2.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3.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4.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