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商品和要素销售实现的收入,如果需求不足,不是企业预期变化产生的,而是计划的供给没能实现,于是供给决定需求。只所以供给计划没能实现,是因为信息不充分。这样加上一些假定萨伊定律不仅适用于实物经济而且适用于货币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非自愿失业的产生不是萨伊定律失效了,而恰恰是萨伊定律作用的结果。由于萨伊定律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揭示物物交换经济,因此要接受萨伊定律的话,在理论的逻辑上一定是趋向接受瓦尔拉斯模型,这在非均衡学派的理论中体现的很明显,所以莱荣霍夫德(1968)认为凯恩斯的非自愿失业能够从瓦尔拉斯模型中推导出来,只要加进非完全信息下的价格机制失灵进而出现非均衡即可;同时整个非均衡学派几乎一致同意非瓦尔拉斯均衡不是反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而是发展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使之适应并能够解释更多现实的问题。但是他们忽视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于容不下历史时间而无法解释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如果一定要解释的话,一定是只剩下货币经济而没有资本主义。琼.罗宾逊(1972)对非均衡学派的批评是:瓦尔拉斯的微观一般均衡模式不可能同失业有什么联系,而马歇尔的均衡体系正是凯恩斯力求摆脱的,莱荣霍夫德的解释把凯恩斯的理论弄得更乱了。他引进资源配置来弥补凯恩斯宏观理论的不足,并不比新古典综合采用生产因素供给分析的方法更为有效,因为两者都要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果莱荣霍夫德的办法有效,那么新古典综合的办法也会有效。 总之,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只是强调经济系统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的性质,而并未真正揭示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虽然试图突出货币经济的动态性,但是把这种动态归因于不完全信息下瓦尔拉斯市场的失灵,新古典的资源配置理论又被改头换面纳入了货币经济的动态分析;企业家和工人在经济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企业家的货币收益核算对经济的决定作用消失了。一句话,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在本质上不是反新古典的,而是反凯恩斯的。原因是在新古典的基础上修改假定可以得出非瓦尔拉斯均衡的结论,但是却得不出凯恩斯的结论。 二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新古典货币理论在分析方法和逻辑结构上是截然不同的。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在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关系中,价格、产出和就业的决定机制。“凯恩斯的经济现实是些符号:货币和信用,而不是商品、劳务和劳动-物质世界的现实与‘事物’.------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商品、生产和劳动只是‘现实的面纱。’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事物取决于货币的活动:货币供给、信用、利率和政府盈余或赤字。商品、劳务、生产、生产率、需求、就业、最后还有价格,这一切全都是货币的、符号的经济中宏观经济事件的因变量。” 在凯恩斯看来,新古典经济学只在价值理论的范围内描绘了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情形,并没有给出总量关系中就业和产出的决定机制。在凯恩斯的总量理论中,资本主义的货币金融关系而不是技术关系是产出和就业的决定因素。企业家就是在这套货币金融关系中预期未来,作出眼前的投资决策,并因此确定了整个社会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在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关系中,过去的投资不能改变,而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企业预期利润的变化进而引起的投资波动决定了总量关系的不稳定性。在凯恩斯的总量理论中,历史时间、货币和不确定性是他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逻辑起点。 凯恩斯首先否定的是萨伊定律,认为萨伊定律只适用于物物交换的经济,而不适合于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凯恩斯认为萨伊定律所揭示的经济关系实际上是货币经济的一个特例。在《通论》的早期草稿中,凯恩斯明确说明了萨伊定律适用的环境以及货币与就业的关系。在他的早期模型中一个社会有两个阶级:拥有生产手段(资本资产)的企业家(他用货币购买原材料和雇用工人支付工资)和寻找就业机会的工人 。工人就业的程度依赖于企业家的货币计算,企业家要估计他生产物质商品并从事销售的货币收入是否超过原料、工资成本以及机器设备的使用成本。在这里企业经营中彻头彻尾用的是货币标准,用凯恩斯的话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在最后比开始赚取更多的货币,企业没有别的目标。这是企业(货币)经济的本质特征” 。在凯恩斯的早期模型中,是企业家而不是消费者支配着货币经济的决策。 在凯恩斯的早期模型中,他要解决为什么在货币经济中存在非自愿失业,而在非货币经济中却没有呢?在他的模型中存在非自愿失业的货币经济是打着货币、企业家和货币工资(money-wage)标签的经济;而没有非自愿失业的经济则是物物交换(即货币只是交易媒介)、合作生产(co-operative)和实际工资(real-wage)的经济。他认为物物交换或合作生产的非货币经济类似一种集体经济(collective economy),在这种经济中,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总产出的份额是预先决定的. 这种经济中使用货币作为分配产出的工具,但是经济目标不是最大化货币收益。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所有的工人将会被雇用,只要他们产出的效用超过他们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换句话说,萨伊定律在合作经济中是成立的。但是不能把它应用于货币经济中,因为“货币经济并不单单是一种复杂化的合作经济,它是以不同的准则为基础,适合于不同目标的另一种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企业货币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未必导致充分就业,或者说充分就业的产出对于企业来说未必带来最大的货币利润。因此这种经济内在地缺少足够的动力推动企业雇用工人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凯恩斯认为要理解这种经济,需要采用全新的研究方法。仅仅对传统经济学加以修正,那么无论进行多大的修正都无济于事。 凯恩斯把合作经济称为企业家中性或货币中性的经济,他认为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古典模型是货币经济或企业家经济的一种特例。在这种情形中,虽然工人受雇于企业并获得货币收入,但是是在特定的安排下进行的,即:在这种安排下,要素收入的货币交换价值总是在总量上等于合作经济(co-operative economy)中当前产出应该属于要素份额的比例。 这样,货币在古典模型中只是要素所有者从企业家那里购买全部当前产出的方便的手段,货币是中性的,它不影响产出和就业。凯恩斯认为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经济与现实是不符的。在现实中并不是只要产出的边际效用超过就业的边际负效用,工人就被雇用。在现实的货币经济中,存在一种组织(或协调)上的失败阻止工人去从事生产活动,这种失败源于企业要求工人所生产的商品的销售收益要超过用于工人的工资成本。而新古典模型遵循萨伊定律,排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可能。 有效需求的波动解释了为什么在合作经济中的产出在货币经济中可能是无利润的。除了有小的骚动以外,在合作经济中有效需求是不存在波动的,产出总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而在企业家经济中,有效需求的周期波动是决定就业的根本因素,” 因此凯恩斯认为他主要应关注有效需求波动的原因和影响。这样有效需求理论成为凯恩斯理论模型的基石。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其货币关系如何导致粘性的利息率和较低的资产价格,从而投资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在展开他的理论中,凯恩斯使用的是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而不是新古典的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凯恩斯是在反对新古典两分法的基础上提出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的。他说:“我以为把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部分是货币理论,实在是错误的分法。我以为正确的分法应当是:一面关于一厂或一业之理论,研究如何把一特定量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其报酬为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