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普遍的,因此由于偿还能力的变化而破产的现象比比皆是。 (3)在该模型中货币不具有实际作用。虽然,所有在现实中存在货币的理由:交易需求、预防需求、价值贮藏、记价单位等,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都已经顾及,但是货币对资源配置没有实质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模型来说明货币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的角色:在零日,每一个经济主体都可以向中央银行借货币,在以后的每一天中,他会被允许融通超过其货币存量的购买支付,并要求他把出售商品的所得加到原货币存量上,最后一天,他被要求向银行归还所借的货币量。如果无法偿还,则施以无限破产处罚。在这个模型中,货币对资源的配置没有实际影响。所以哈恩说“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不可能提出关于货币方面的问题,因为根据那个结构,货币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是不必存在的”。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之所以不能处理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原因是它容不下历史时间和不确定性。瓦尔拉斯模型实际上是一组线性方程组,为保证模型的收敛性和具有唯一稳定的均衡解,该模型必须要求具有完全信息,排除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破坏模型的稳定均衡。同时,在该模型中各种经济变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同等程度的可逆性,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用琼.罗宾逊的话说就是:“一切决定于其他一切”, 反过来,一切也决定着其他一切。 戴维森对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价是,认为该模型“最关键的局限性是它没有能力去处理时间过程,因为所有一般均衡体系本质上是静态的或没有时间性的―――一般均衡之所以没有时间性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的,即均衡位置被设想为唯一地取决于一套在初始时刻任意规定的既定的条件、偏好和政策。任何发生在初始时刻以后的并且没有被预料到的活动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一般均衡分析的逻辑本身意味着,它不能处理历史时间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在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中,经济主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不能完全预知的,个体之间各种经济契约的存在虽然减少了彼此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个体无法完全预知也不能完全规避经济系统的整体的不确定性。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特点使它不能用来解释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但是遗憾的是现代货币理论家总试图在瓦尔拉斯的框架中解释资本主义的货币总量问题。我们把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分析总量关系的理论称谓新古典总量理论。 新古典货币理论家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分析货币关系总结起来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新古典综合的方法,即以总量生产函数 作为其货币理论的逻辑基础,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 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尽管该模型表面上是包括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均衡的总量模型,但是该模型实际上既不能解释总量的波动也不能说明相对价格。为使生产函数表述的投入产出关系成立,该模型必须是一个反映实物关系的模型,而为避免异制品加总问题,以及保证资本与劳动的简单替代关系成立,该模型必须是单一产品模型。当新古典理论家试图以之说明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时遇到了一系列逻辑难题。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一方面坚持两分法,既得出货币长期中性的结论,又逻辑一致地说明总量和相对价格的关系。在传统两分法模型中,瓦尔拉斯法则和数量论存在逻辑矛盾。根据瓦尔拉斯法则货币过度需求函数是价格水平的一阶齐次函数,而数量方程中货币的过度需求是价格水平的非齐次函数。帕挺金(1965)的实际余额模型通过放弃齐次性假设解决了两分法模型的矛盾,但是当模型处于充分就业时不能保证是货币经济的均衡,即货币在此模型只是一种商品,无法与其他商品区分。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中,货币以实际余额的形式直接进入效用函数。帕挺金认为该方法解决了瓦尔拉斯定律和货币数量论的逻辑矛盾。但是随后引发的“哈恩难题”使帕挺金模型受到怀疑。 在1965年的一篇名为《证明货币经济中均衡的存在性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哈恩质问:为什么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在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时会有正的价格。问题的要害是既然纸币没有内在的价值,理论上货币的价格就可能是零。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处于均衡状态,但是模型加入货币等于没有加入。如果不能确定货币具有正的价格,就不能保证模型的均衡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模型中,引进了政府债券等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以接近现实的货币经济世界,但是引起的流动偏好陷阱使充分就业成为不可能。不存在稳定的充分就业均衡解。引进财富效应或屁古效应解决了模型的充分就业问题,但是货币在长期是非中性的,而且不存在唯一的充分就业均衡解。这说明货币中性和充分就业存在逻辑矛盾。要保证货币中性,考虑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化,在充分就业时要使实际变量的价值是唯一的,逻辑的结果是充分就业不能达到。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实际变量的价值就不是唯一的。这说明第一种模式不能逻辑一致地解释总量和相对价格问题,更不能说明在资本主义货币信用体系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和总量波动。 第二种模式是分离货币的职能,用价值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货币,这种方法的根据是希克斯1935年《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一文。在该文中他建议简化货币理论,用边际效用理论来改造货币理论,使货币理论服从(非货币的)价值理论。引发的逻辑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如何保证模型的均衡是货币经济均衡而不是实物经济均衡;二是存量-流量的关系问题。 关于第一个逻辑问题在帕挺金的实际余额模型、萨缪尔森(1958)的迭代模型和新货币经济学的理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关于实际余额模型的问题在前面已经论述,不在赘述。在萨缪尔森的迭代模型中,不考虑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它的存在能够优化跨时资源配置。 该模型的问题与帕挺金模型是相同的。有三种情形表明它未必是货币经济均衡。首先,如果年轻人的最优消费点超过资源禀赋,那么老年人不愿意把巧克力卖年轻人,因为不能增加他们的效用。这时两代人交易不会发生,货币没用,均衡是实物均衡;其次,如果人们认为货币在将来是无用的,那么年轻人不会卖给老人巧克力,交易仍然不会发生;最后,如果存在资本品,人们不会持有货币,因为前者提供的效用更大。该模型说明不从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关系的角度研究货币只能导致很荒唐的逻辑结论。 “新货币经济学”是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首次提出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试图对长期没有解决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结合问题提供答案,它的特点是放弃传统的货币理论,而主张回到瓦尔拉斯物物交换的一般均衡世界。代表人物主要有法马(Fama,1980,1984)、华莱士(Wallace,1988)、布莱克(Black,1970)等人。新货币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靠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支撑的。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不会存在集记帐单位和交换手段两种职能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东西分别承担,货币交换将为精密的物物交换所取代。由于货币不是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法律制度的结果,一般均衡框架中不能引入货币不是这个理论的缺点,货币理论家的任务是取消货币这种“人为的扰动”,而维护一般均衡. 法马(Fama,1980)设想了一种不用货币的竞争性支付体系,称为“纯粹的记帐交易系统”(pure accounting system of exchange),在这种系统中,银行的作用是运作一套可以“通过会计科目之间的转帐来实现财富转移的帐簿系统”,交易可以完全避免现金的媒介,任何实质的交易媒介或购买力暂栖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