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教学宝典教学文摘
   再读《庖丁解牛》      ★★★ 【字体: 】  
再读《庖丁解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3:14:13   点击数:[]    

再读《庖丁解牛》

再读《庖丁解牛》,目光扫着那熟悉的语句,心里涌起老友重逢的亲切。忽然,“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令我心一动:阅读教学,不也应该找准一个进刀的卻窾,才能在文章这个复杂的“牛体”中运转自如、游刃有余吗?带着这份心动,我开始了在阅读教学中寻找 “庖丁式”的快感。

教《荷塘月色》,我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然后找出本文写得最美的部分。没费多少时间,大家公认的地方找出来了:描写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三个自然段。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自选其中一段,谈谈自己认为美的理由。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同学们认识到:课文的美,得益于作者很好地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成串的比喻从多种角度,多方面去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唤起读者诗意的联想;课文的美,得益于作者精心选择了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如第四自然段的“点缀”、“挨”,第五自然段的“浮”、“泻”等;课文的美,还得益于作者对形容词的匠心独运,全文运用大量的叠词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和姿态,“使得文章写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时也使行文轻缓舒徐,读来富有节奏感。”

再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思考,面对如此美景,为什么作者在第六自然段末尾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该如何理解呢?在学生阅读思索的同时,我提示到:看看文末告诉我们本文的写作时间,再想想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对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再通读全文,并注意想想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这样可能容易想明白。在师生的再一次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文章开头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独游荷塘,正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宁静”。虽然自然的美景确实让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梦总是要醒的,醒来之后,作者发现,短暂的宁静之后仍然还是“不宁静”,因此才有“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之叹。这一叹,正是作者不满当时黑暗的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到前进方向,心情苦闷而彷徨,思想矛盾而复杂的生活处境和思想状况的真情流露。

在轻松愉悦而又不乏紧张激烈的气氛中,全文的教学任务顺畅而自然地完成了。学生们紧张而兴奋的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鼓励着我继续寻找。

教《智取生辰纲》,我找到了“智”这个“进刀的卻窾”,让学生从杨志的“智送”与晁盖等英雄“智取”的对比中,去理解北宋尖锐的社会矛盾,去理解杨志精明细致、对下蛮横无理、一心想往上爬的性格,去理解晁盖等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英雄群体形象。

教《药》,我找到了“茶馆谈药”这个“进刀的卻窾”,让学生从“小茶馆”这个“大世界”里,揣摩不同身份的人对“药”的言谈表情,瞻前顾后,前拈后连,去理解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去揣摩细节描写的深刻含义,去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去感受鲁迅先生“对国人精神麻木、愚昧落后的痛心,疗救国民灵魂的急切之情。

……

经过数载寻找,我的阅读教学终于也算得上顺畅而自然了,学生也喜欢上了语文课,今年高考也给了我与学生比较丰厚的回报,但更重要的是我从这个“进刀的卻窾”中找到了运转自如、游刃有余的感觉,我相信,这种感觉会鼓励着我坚持不懈地寻找下去。

感谢庄子先生的《庖丁解牛》!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书屋佳联赏析

  • 下一篇文章:中考语文常用术语解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再读《庖丁解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再读《庖丁解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指间划过的美丽----如何写短信...
  • ››仿句要略
  • ››2006年狗年对联集锦
  • ››容易读错的字
  • ››摸住石头再过河——浅谈熟语的学习...
  • ››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方法(下)
  • ››浅谈新课程创新教育下的赏识教育
  • ››文化、文学知识选编(初中复习资料...
  • ››成语使用1
  • ››中学生课外推荐书目
  • ››再读《庖丁解牛》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