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上,能否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意图做出“顺对政策风向”的迅速反应,是货币政策顺利传导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现阶段商业银行资产的单一化以及现存的银行信贷配给机制自身抑制需求和减少流通中货币的作用,加上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放松银根时,出现了日益普遍的“惜贷”和前文提及的银行资金内部短路现象,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内部而未形成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效应。 3、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根据中央银行发出的放松银根的政策意向,在商业银行扩大放款规模,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充裕、利率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相应扩大其投资和消费支出,最终实现货币政策刺激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一层次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近年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实际效应业已证明,现阶段,即使在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下,无论是社会消费支出,还是投资支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无法有效拉动。应该说,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其实质是体制性的,是我国现行经济包括金融体制中诸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严重的阻塞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对实质经济有着最终影响的第三层次上,也存在于货币传导的前两个层次上,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有限拉动作用又打折扣。 政策建议:(1) 改变当前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过度依赖于再贷款渠道的局面,中央银行应在更大的规模和范围内运用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以此拓展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和途径,增强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2) 必须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的建设,改变当前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创造良好的基础。其中,完善票据市场、拆借市场和短期国债市场是当务之急。(3) 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经济环境,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消除对消费和投资的体制性约束。就金融体制改革而言,必须尽快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根本性改造,以消除现行银行体制抑制需求,减少流通中货币的作用。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