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 【字体: 】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04:08   点击数:[]    

们的银行业改革的整个过程就是不断进行梳洗打扮的过程,没有用多少时间练功。因此让这样的演员唱好戏肯定是难为他了。要想唱好戏,就要像抓中国的足球一样“从娃娃抓起”。在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有几个半大小伙出世,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等,到今天为止,这些小伙的戏倒是唱的不错。问题是,我们从改革之初,就推行了一条“禁止出生”的政策,不让民营银行出生,堵死了“从娃娃抓起”的路子。现在面对入世,我们明白了梳洗打扮解决不了问题,需要练功,但是又害怕生孩子。这样的逻辑是多么可笑。

看来,我们今天的确需要好好反思一下银行业的改革之路了。

2.2警惕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在金融改革上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敷衍塞责,能拖就拖。另一个极端是莽撞上阵,欲速而不达。

自2000年夏,经济学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民营银行的研究和探讨。许多学者都主张在对外开放金融领域之前首先对内开放。通过创建民营银行来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改变在金融领域的产权结构,在竞争中改善国有独资银行的经营管理。可是,这些建议碰上了一堵看不见的墙--“拖字诀”。既不反对,也不赞成,挂起来再说。由于正赶上2003年政府换届,许多重大改革措施无法出台。和世界各国一样,在“选举年”是办不了大事的。对此我们是完全理解的。由于入世后对外开放金融领域的日程已经确定下来了。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外资银行就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国民待遇,从而对中资银行形成严峻的挑战。本来留给我们作准备的时间就不多,白白耽误了一年的时间,实在令人可惜。

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在2002年3月,金融改革突然热了起来。在2002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上登了一篇文章“中资银行上演《生死时速》”。文章开头就引用了中国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描绘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的一段话:“疯狂地吸收存款,疯狂地放贷,疯狂地制造不良资产,疯狂地处置不良资产”。读了这些报道,给人们一种感觉,为了推进金融改革,好像某些国有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已经到了慌不择路的程度。近来,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呼声中出现了一股商业银行上市热。紧锣密鼓,跃跃欲试。

在市场经济中只要稍有理智,哪家银行也不敢疯狂,也用不着疯狂。权力和垄断是诞生疯狂的温床。即使什么都不干也比匆匆忙忙地犯错误强。千万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外一个极端。弄得不好,会把金融改革引上歧途,闯大祸。

三、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3.1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热

商业银行上市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已经上市。民生银行上市发行3.5亿股,筹资42亿元。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发布信息,希望在短期内上市。据说,招商银行获准发行15亿股,每股作价7元。集资额可望超过100亿元,成为目前大陆第二大上市公司。[3]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上市的呼声最高。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说,中国银行已经在2001年完成了在香港部分的重组,准备上市[4]。最近国有银行上市突然加温。在2002年2月金融工作会议以后,某些金融业负责人表示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所有制改革。其重点就是实施股份制改革,在条件成熟时上市。2002年3月16日温家宝在《中银论坛》上表示,国有银行可以组建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完善治理结构,进而在条件成熟时上市。[5]

为什么国有银行如此急于上市?据说,银行上市的目的就是要筹集资金,使得银行能够达到资本充足率。

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说,由于外资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间有六大差距,入世后要消除这个“鸿沟”需要10年左右。刘明康说,这六大差距表现在资本实力、风险防范、不良资产、治理机制、管理机制和IT建设等方面。[6]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增强国有银行的资本实力,提高资本充足率。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2002年1月说,商业银行在补充资本的机制上还不够健全。要解决这个问题,银行上市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7]因此,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3.2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

银行的自有资产(一级资本)在总资产当中的比例称为资产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当在8%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银行的稳定性。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8%,其他各家都远远低于这个标准(见表1)。世界十大银行在1999年的资本充足率为11.5%。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两大巨头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2%以上,瑞士信贷银行为19.1%。中国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5.7%。[8]

3.3赤字连年,有心无力

由于四大商业银行是国家所有,当资本金不足的时候,自然应当要求资产所有者注入资金。从理论上来讲应当由财政部向四大商业银行注入资金。事实上,财政部在1998年已经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用以充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能不能让财政继续注入更多资金,要看看目前财政的能力。可惜,由于从1985年至今,国家财政已经连续十几年出现赤字,数额连年攀升,2001年财政赤字高达2598亿元。很难指望国家财政向国有银行投入更多的资金。(见表2)
朱熔基总理2002年3月15日在记者招待会指出,在2002年国家财政赤字预算为3098亿元,占GDP的3%。国债余额累积数字达到25600亿元,相当于GDP的18%。(如果按照朱熔基总理在《国家工作报告》中提供的数字,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95933亿元,那么国债占GDP的比重就是27%。究竟哪个数字正确?)如果仅仅从这几个指标来看,中国的财政赤字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问题在于国债的增加速度过快。中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1997年为1.2%,在2001年上升为2.9%。债务负担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在1997年为7.3%,到2001年上升为18%。根据《大公报》在2002年3月24日报导,在1998~2000年三年里,财政赤字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2.3%,2001年可能还会增长20%。倘若继续增长下去,压力越来越大。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能越借越多,养成靠借债度日的坏毛病。

3.4隐性债务,触目惊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统计的国债之外还存在着大量隐性债务,其中主要有三笔:社会保障基金、银行不良贷款、未登记外债。

(1)在社会保障基金的隐性债务中主要是养老金缺口。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应当在年青时期积累些钱,等到退休之后可以用这些积蓄安渡晚年。国家也一样,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应当给每一个公民都设立个人帐户,在这个人工作期间,不断地投入资金。待这个人退休之后,从个人帐户中逐年提取资金,发放养老金。在世界上各个工业化国家中都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养老基金,存了很多钱。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都是多年来民众积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建立在这些基金的基础上。可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退休基金。劳动者的节余都被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或其他用途。现在发放的退休金都是靠当年征收的各种税、费中支出的。这种操作方法叫做“现收现付”。也就是说,当前的劳动者在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直到前几年我们才刚刚开始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在名义上设立了养老保险的个人帐户。但是,这些个人帐户都是空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隐性债务”。

中国的人口结构非常特殊,除了由于平均年龄越来越大所造成的老龄化问题之外,[9]人口结构的分布也带来极大的麻烦。在60年代末,由于文化大革命,大中小学关门,上山下乡,抓革命、促生产,人口剧烈增加。仅仅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言——金融“核”战争

  • 下一篇文章:大国关系中的金融战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1]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