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所引出的许多重大战略措施则要么是基本无效的,要么是走了大弯路的,要么甚至是干扰金融改革开放大局的。以上中国非正式金融对中国金融界主流观点的纠正还仅仅是初步的。随着对中国非正式金融问题研究的深入,对中国现实金融问题的认识还将进一步深化。四、正确对待和处理中国非正式金融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一)正确对待和处理中国非正式金融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中国非正式金融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深入挖掘和充分调动一切金融资源、壮大中国金融总体力量的原则。中国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的大国,其金融总量包括正式金融力量与非正式金融力量两大组成部分;其金融资源总量,也同样包括正式金融资源和非正式金融资源两大组成部分。因此,对其中任一部分,特别是对非正式金融力量和资源的忽略或不正确对待,都将是对国家总体金融实力的浪费。(二)正确对待和处理中国非正式金融的战略方针正确对待和处理中国非正式金融问题的战略方针,就是“扶持积极型,引导或默许中性,限制、转化消极型,禁止破坏型”的总方针。具体来说:扶持积极型非正式金融,就是对那些最有希望成为正式金融的、作为正式金融后备军的非正式金融,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和政策。引导或默许中性的非正式金融,就是大胆发现和慎重界定那些介于积极型非正式金融和破坏型非正式金融之间的那些非正式金融,既不要轻易否定其存在和发展,也不要放任自流。限制、转化消极型非正式金融,就是对那些有明显消极作用的非正式金融,在总体上限制其发展的同时,根据其具体情况,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禁止破坏型非正式金融,就是排除那些有害于正式金融、有害于积极型和中性非正式金融发展的非正式金融的干扰和破坏。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中国的非正式金融由来已久,是现实金融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式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动态的、复杂的辩证关系,普遍存在、渗透于中国的经济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非正式金融,总的来说,在数量规模上,积极型的虽不多、但有朝气,中性、消极的不少,具有一定的破坏力。在地位上,因时因地因部门因条件而异,发展不平衡,有时可占据主导地位。在历史作用上,总的来说,是推动金融体系完善和发展的,即使是破坏型,也是反面推动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二)建议因此,必须以长远的、战略全局的、辩证的、动态的观点和眼光去正确对待和处理中国的非正式金融问题,以充分调动一切金融资源为主线,采取“扶持积极型,引导或默许中性,限制、转化消极型,禁止破坏型”的总方针,深入挖掘各种金融资源潜力,同时排除各种有害金融的干扰,以达到从总体上壮大中国的金融力量的总目标。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和发展真正面向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金融理论体系,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深入研究非正式金融问题,特别是中国的非正式金融问题,形成中国非正式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体系,开发出“中国非正式金融学”这一新学科。 2.制订《金融创新法》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法》,准许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引导扶持其按一定的市场定位进行发展。对现有民间金融机构进行甄别,扶优限劣。为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开辟正道、大道,使其少走小道、邪道。 3.有序地逐步削减中国的各种各项金融抑制政策、法律和法规,积极寻找突破口,允许有实力的非金融机构办金融,鼓励发展多种多层次金融咨询服务机构,使之成为现有金融体系的重要配套、补充和外围环境,同时成为孕育未来新金融的肥沃土壤,从而改变现有新型金融机构来源单一、单纯和仅仅是“换招牌”的现象,使新金融的诞生真正做到从金融实践中来,而不是目前的只能从官方指派中来。 参考文献 1. F.S. Mishkin, S.G. Eakins.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3rd E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Anthony Saunders.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3rd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A. Gart.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 李量.现代金融结构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 谈儒勇.非正式金融批判的批判.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6. 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7. 李琴.用民间资本修补农村金融空洞.中华工商时报,2002-09-02 8. 陈天翔.从浙江台州经验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08 9. 崔砺金,李江,吴亮.浙、闽、粤三省地下金融市场调查.国研网,2002-01-18 10. 肖经栋.地下钱庄:挥之不去的金融苍蝇.中国经营报,2002年7月05日 11. 陈球.福建“黑保险”调查.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6-12 12. 王云帆.温州悬念:1600亿民间资金往何处去.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6-12 13. 21世纪经济报道.将民间资金“拉”出地面 .2002年05月14日 14. 21世纪经济报道.民间“标会”死灰复燃.2002年05月14日 15. 萧亦林.昆山金融业调查:中国基层银行业另一种折射.中国经营报,2002-5-17 16. 褚伟.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选择、非正式契约安排与制度变迁.经济评论,2002/2 17. 朱菲娜.“地下钱庄”何时休.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3月13日 18. 廖晖.证券业地下融资暗潮涌动.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6-12 19. 世界杯华南地下赌球揭秘.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6-12 20. 袁亚敏等.关于民间票据市场的调查与思考.金融参考,2002年第2期 21. 夏斌.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财经,2002-10 22. 张宁.试论非正式金融.当代财经,2002/11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