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密切相关性,也就是金融功能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客观规律性。
(三)对“货币中性”理论的彻底否定
本文从新的角度证明了金融的重要性,即促进价值运动,而价值运动效率是决定经济绩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金融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促进价值运动是金融与生俱来的使命,金融通过促进价值运动效率来影响经济过程,这种作用即金融功能,通过历史回顾我们了解到金融功能存在一个由隐性到显形、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最终使金融成为经济过程中主要的价值运动形式,其对于经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说明金融始终都在积极参与经济活动,或者说金融始终是具有直接经济意义的,进而说明“货币中性”理论自始至终都是不成立的。
(四)政策建议:大力建设、完善信用制度
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金融功能是金融的全部意义,应该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研究金融问题,而金融问题的本质就是在约束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功能。我们已经建立了从“金融发展决定因素---金融效率---金融功能”这样一种逻辑关系,那么就应该从“金融发展决定因素”来探究解决之道。所有的“金融发展决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金融效率,进而影响金融功能,然而一些因素是相对客观的、稳定的和变化缓慢的,例如,社会经济环境、货币形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因素,因其发展变化的客观性而人为影响相对有限。 信用制度是金融范畴得以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其重要性毋庸赘言。通过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我们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信用制度与金融发展的密切相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行为规则,信用制度是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中人为色彩最重的,因而是最易为人们所掌握和操作的。信用制度问题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对信用制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其次便是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当然,信用制度因素也是具有客观性的,比较而言它的主观性强于其他“金融发展决定因素”,所以信用制度因素的效果一定是显著的、直接的和相对迅速的。尤其针对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而言 ,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点已是国内学者们的共识,笔者只是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再一次证明及呼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6年版。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3.白钦先:《百年金融的历史变迁》,《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 4.曾康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禹钟华:《对货币职能及本质的再探讨》,《经济评论》2003年第6期。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