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通过比较各国的金融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金融发展与信用制度之间存在着直接、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单独讨论信用制度的作用在于它的重要性,否则信用制度应该归属于总体金融运行环境因素。(5)金融运行环境。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是金融活动产生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程度的金融发展和当时的经济环境的相关性十分密切,金融发展水平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例如,生产力发展水平、产权制度等都是决定金融活动的重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剩余的程度,生产的剩余才使得交换成为可能,才使得信用成为可能,从而使得金融成为可能,甚至可以说生产剩余的量是金融活动的量的限定。另外,产权制度是交易行为的前提保障,从历史发展来看,从奴隶社会至今,产权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接近合理、公正的过程。这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适应。金融活动也是交易行为,同产权制度密切相关,产权制度对金融效率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这些因素是金融效率的决定因素,它们也是金融功能的决定因素,我们名之为“金融发展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不同历史时期的金融效率,金融效率的直接结果就是金融功能,金融因为有效率而有功效。自此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基本逻辑:金融是整个经济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以其高效的价值运动促进经济绩效。这一过程的实现是通过金融效率来完成的,不同程度的金融效率决定着不同程度的金融功能。而金融效率取决于货币形态、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市场等等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确定如下的因果联系: 金融发展决定因素------金融效率-------金融功能 不同历史时期的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决定着这一时期金融效率的水平,进而决定着金融功能的等级,金融功能是随着金融效率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提升的。因此,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决定和制约金融功能的基本因素,我们探究金融功能问题,就必须从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开始。
三、 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过程的历史描述
金融功能的发展取决于金融相关要素、信用制度和经济背景等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如此众多的决定因素在整个金融发展历程中相互交织,纷繁复杂。而且金融功能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使人们很难直接从总体上进行规律总结。然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在阶段分期上大体吻合,所以我们可以以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期为一个参照系统,来描述金融发展,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确定不同历史时期金融发展决定因素的水平,明确金融功能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粗略的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清楚地把握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的基本轨迹,并历史地解释金融功能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一)金融基础功能的形成和演进
金融基础功能阶段与农业经济时期在时间上大体吻合,是农业经济时期的经济金融因素促成了金融基础功能的形成和演进。农业经济时期最大的金融事件是货币的产生,金融范畴的形成以货币产生为标志,货币形式价值运动的意义在于促进价值运动效率,这是金融总体的、根本的功能,分别体现在具体的、不同的方式和层面上。货币一经形成就承担起经济过程价值运动的三项使命:交换、单方面转移和借贷。三大使命的完成形成了金融的基础功能,即金融服务和金融中介。金融服务功能的内容主要是完成支付以及相关活动,无论交换、单方面转移或者借贷都是以完成支付为前提的;金融中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信用方式调剂货币资金赢余与短缺,即主要是以借贷为背景的货币运动。 任何金融过程都是由货币运动完成的,区别在于货币运动背景的差异。货币运动的背景大体就是金融基础功能的内容:完成支付和完成借贷,这两种背景形成了金融与生俱来的基础功能。整个农业经济时期的金融发展内容就是金融的基础功能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农业经济时期,人类生存依赖劳动力和土地的结合,农业为主导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其主要特征。商品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中货币化程度十分有限,与这种背景相适应,金融也处在早期萌芽状态。 农业经济的产业特征及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的社会经济对货币金融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及总体金融效率均十分低下。该时期以实物或贵金属为货币,具备初步的货币制度。与生产方式及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货币信用分散且规模较小,并多采用高利贷方式。以货币兑换商、金匠及早期的银行为金融机构的主体,承担着兑换、汇兑、存贷等金融业务。 农业经济时期的金融成就集中体现在农业经济末期发生于西方的商业革命阶段(1500年—1750年)。商业革命时期,以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近代银行诞生,与此相应,银行券也在同一时期诞生,金融机构和货币形态取得实质进展;商业革命打破了西方由于宗教思想而对利率实施的限制,建立了由资金供求决定的利率机制;汇票、支票出现,并建立了早期的清算制度;证券市场初步形成。可见当时由工具、机构及市场组成的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金融要素的进步,提高了金融效率,极大地强化了金融的基础功能。 商业革命时期的金融成就是漫长的农业经济时期金融发展累积的结果,这是一个长期量变后的质变过程,金融基础功能取得了较充分的发展,并蓄势向金融功能发展新阶段全面跃升,为以后历史阶段的金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金融基础功能时期是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金融相对于经济处于辅助位置。
(二)金融主导功能的显现和强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期,无论生产方式还是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激增、人口的膨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对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金融发展迅速,进入了金融主导功能的发展阶段。 商业银行成为这一时期融资中介的主体,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与此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随之产生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补充和潜在的竞争者。金融市场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金融划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大领域。这一时期最重大的金融事件是金融秩序维护问题导致的中央银行的诞生,金融发展中人为因素大大加强成为这一时期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自此,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两翼的、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 金融要素的发展带来了金融基础功能的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显著提高,促进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使大量的资金流向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加快了经济运转。在金融基础功能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金融的主导功能不断显现并得以加强。金融主导功能以资源配置为主要内容,原因在于,金融基础功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表现在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务的效率、业务总量和对经济影响范围等诸方面,使得经济过程中价值运动越来越多地由金融形式完成,货币形式的价值运动逐渐成为经济过程价值运动主要方式,从而金融具备了配置资源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是金融基础功能发展、强化的自然结果,是经济不断货币化进而金融化的自然结果。 除了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经济调节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也是这一时期的显现的主要功能。经济调节功能的形成在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初步金融化,使金融手段成为经济调节的有效手段;风险规避功能是金融与生俱来的功能,金融带来的流动性以及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都起到了分散和规避风险的作用,在金融的早期发展中处于休眠状态,随着金融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