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的现象出现了。石油危机又使经济发展的困难雪上加霜。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扩张性政策的利弊得失。在这一背景下,对经济"滞胀"的原因及解救措施的研究成为70年代中前期的一个焦点,就货币金融理论来说,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并在理论上取得很大进展。与此同时,"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不再承担按官价兑换黄金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出现重大的困难,由此,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又一次成为国际性的大课题,其结果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这一时期的货币金融研究,除了货币政策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和国际货币体系这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之外,还在下述几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金融创新理论得到极大发展。在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金融领域的发展很快,进入70年代后,面临新的环境,新一轮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由此,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包括创新的原因分析、创新的成本、创新的效益、创新对金融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2)金融市场理论又一次深化。在50-60年代建立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理论框架基础上,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再次掀起一个高潮,各种模型得到充实、完善,特别是对新出现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研究很多,丰富了资本市场理论;(3)对资本流动的分析成为新的热点。70-80年代,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已日益明显,跨国公司纷纷建立,资本流动数额迅速增大,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也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一个重点;(4)对外债的分析引起广泛关注。80年代初,拉美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不但对债权国带来很大影响,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运行,因此,80年代对债务尤其是外债问题的研究也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5)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分析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对发展中国家金融问题的关注始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后,更多的学者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了这个方面。60年代提出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影响不断扩大;(6)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极大的扩展。
(五)20世纪的最后十年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经济有两大特点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迅速推进,二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由此决定了这一时期货币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快速向这方面转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国际游资与资本市场稳定性分析;(3)金融风险理论与金融安全性分析;(4)金融信息化、国际化下的业务发展研究;(5)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6)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分析;(7)区域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分析;(8)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分析等。
总之,20世纪货币金融理论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像1900年的世界经济远无法与2000年的世界经济相比一样,现在的货币金融理论也远不是1900年所能想象的。认真回顾一下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对于我们把握新世纪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这种分析探索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