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和流向、投资品种及技巧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和通讯的进步,为金融投资创造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崭新的运行形式。但同时,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加频密,杠杆投资和衍生产品的风险也大为增加,竞争压力和追求高回报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冒险意识上升。然而、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明显滞后于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各国货币当局尚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其金融监管只能以个别国家为立足点,在操作中面对国际化金融机构及国际金融市场却鞭长莫及。 金融风险不仅是本国经济危机的重要导火索,而且会引发世界性经济震荡和危机。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及伴随而来的金融风险的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危机频发: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等。金融自由化理论也因一系列金融危机而受到众多非议。在金融自由化成为主流的今天,如何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创造稳定的外部条件,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 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90年代金融危机的频繁、持续和不断加剧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不无关系,暴露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在危机爆发之时,现行的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中并不存在最后的防线,明显地缺乏全球性金融安全保障机制;在危机爆发之前,没有科学的预警系统以及金融体系的有效风险约束和监管机制。现行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体系、方式和手段等也远不足从容应对风险日益提高的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正面监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金融监管的变革已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类将进入21世纪,展望未来的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加强金融业间的国际化合作监管。20多年来,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国际银行监管的一系列“协议”在金融监管的国际化和国际合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效果越来越得到优化。但是,金融监管国际化和国际合作所要求的统一监管标准和方法,在世界各国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发展程度差异甚大的情况下,将越来越多地遇到各国金融监管的制度环境和开始条件不同与金融监管趋同之间的矛盾。国际金融监管必须“求同存并”,努力寻求各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第二,面对当前新金融形势下的风险因素加大,金融监管总的原则应该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应更注重建立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内部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将外部施加的监管与内部自发的响应有机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并相应地把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及根本性的目标。惟此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监管。 金融风险是永存的,同时对金融监管的挑战也是无止境的。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国际金融监管也将进一步完善。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