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比如,利率下调政策公布后,新的利率预期仍是一段时间后下调,那么,国债收益率会继续下降,但当新利率预期是上升预期时,国债收益率会随之上升。但是,在利率仍受管制的环境中,上述情形就不一定会完全出现,一些背离这一情形的怪异反应是完全可能出现的。 但对不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影响仍是有差异的。一般地说,长期国债对利率的敏感性比短期国债要大些,利率调整和市场利率预期变动致使长期国债价格的波动幅度更大些。但需注意的是,这一结论也并非是绝对的,因为这还要看货币当局对未来经济增长形势的判断及相应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仍然是从一般意义上讲,当利率下调政策公布后,为了增强这一政策的应有效果,刺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会伴随着买进国债放出基础货币的操作,由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并非是盈利性而是重在基础货币的吞吐,因而其每次的国债购买都是要高于平均市价而且数量巨大,这无疑又在提升着国债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着国债价格,进而使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降。但是,这也仍然不是绝对的。如果货币当局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形势的判断,认为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在短期内会得到较快扭转,而刺激这一扭转的利率下调政策使利率水平已到相对谷底,未来伴随经济增长的回升而有着通货膨胀的预期,那么,货币当局会从下调短期利率抑制短期经济增长下滑、稳定甚至适当调高长期利率以便抑止未来通胀趋势的角度考虑随后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就是,一旦货币当局形成这一判断和认识,就会在公开市场上抛出长期国债、购进短期国债,借以在压低短期国债收益率的同时抬高长期国债收益率,从而影响利率结构,那么,此时不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所受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就有着明显区别。 其它诸如普通公司债券、各类资产支持债券,则受利率调整政策的影响不会比国债更直接些。比如,对普通公司债券而言,除了利率因素外,还要看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相对国债收益率的风险收益补偿额的大小;对各类资产支持类债券,则主要看作为基础资产的抵押贷款现金流量受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 (2)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定价机制的区别。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的落后尤其是债券品种的缺乏,现有债券基本属于具有简单现金流量、可直接估价的“平淡无奇”的债券,但人们平常对债券价格分析却忽视了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的区别。特别是,我国国债的发行定价仍不正常地以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基准,国债收益率并未成为金融市场上的定价基准,所以,人民银行对银行储蓄利率的调整不仅直接影响着固定利率国债的发行定价和二级市场收益率,而且,由于已发行上市的浮动利率国债也是在银行储蓄利率基础上加计一定利差定价的,致使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整对浮动利率国债的影响也是直接的,但不同于固定利率国债的是,已发行浮动利率国债随利率的下调而使其票面价值下降,但如果市场在利率政策调整后形成的新利率预期是上升预期,那么,浮动利率国债的票面预期价值却是上升的,由此,对长期国浮动利率国债进行分析时,应更主要注重远期利率水平的影响。 但是,不管利率调整政策公布后所逐步形成的新利率预期是什么,利率下调之后,对某段时期内固定利率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上升性的影响,这是因为相对下调后的利率水平,固定利率国债的票面价值相对提高了,至于这种上升性价格影响何时终止和转变,则主要看下次利率调整的情况。 四、结论 利率调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应是多层面的,这除了对调整后的利率水平的影响予以关注外,还应考虑新利率预期的影响。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不同,利率调整政策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存在着较大差距,利率调整政策公布后新利率预期形成的时间跨度也不同,这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走势,也影响着利率分析的复杂性。利率政策调整对经济金融的效应,还取决于消费信用体系的健全尤其是家庭部门消费信贷的需求状况以及消费信用资产的多寡。利率分析不能再对本币与主要世界货币的利差、居民金融资产的构成等情况予以忽视。利率对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与市场交易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教科书观点或者传统的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观点并不一定成立,更不是绝对的,这需要对利率调整政策及利率预期的影响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