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投资银行业务的三大新发展      ★★★ 【字体: 】  
投资银行业务的三大新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9:02:41   点击数:[]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信用卡贷款的证券化。在1986年前,信用卡贷款的证券化只是简单的债权转让,容易受到金融监管的控制,发展也受了限制。1986年,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率先在承销第一银行发行5000万美元信用卡贷款担保债券时,为该债券提供了较高的收益率以满足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同时设计了一个利差帐户(Spread Account)作为当贷款损失超过一定标准时,投资者的追索对象。这一方法免除了金融机构被追索的义务,从而巧妙地避开了金融管制。

  所罗门兄弟公司开创的这一业务手段,带来了信用卡贷款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在过去,信用卡贷款的资金主要都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而在80年代末期,商业银行则转变为信用卡贷款担保债券的主要发行人,这种债券的投资者就是信用卡贷款的资金提供人,其构成主要为某些机构投资者。

  应收帐款证券化

  应收帐款证券化是在信用卡贷款和其他分期付款贷款证券化后,在其余资产证券化中首先取得突破并大规模地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证券化。初看起来,应收帐款并不符合证券化的一般条件:首先,应收帐款没有利息收入。其次,它的期限相当短,一般仅有30天到90天,而且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应收帐款期限的不确定性很大。再次,应收帐款一般仅局限于某些顾客,因而进行划分组合时比较困难。最后,信用卡贷款和汽车贷款的借款人(债务人)一般并在乎贷款人(债权人)将其贷款出售给另一家金融机构,而应收帐款的债权人则往往会因为买卖关系而有所顾忌,不愿轻易出售应收帐款以免损害债务人的利益。

  但是,只要有需要就会有市场。美国有大量的资信水平较低的中小型企业,它们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较为困难,而主要只能通过商业票据市场。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商业票据市场受到重创,再加上美国证交会对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持有的商业票据的质量和结构进行严格控制,使这些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来源又受到了进一步打击。在这种背景下,应收帐款的证券化便蓬勃发展起来。

  应收帐款证券化一般由介于投资者与借款者之间的专门中介机构即所谓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进行,它负责购买组合应收帐款、寻找途径使之信用级别提高、想方设法提供流动性并委托投资银行进行证券承销,是应收帐款证券化过程的核心。在应收帐款证券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资产保证商业票据规划(ABCP)。到1991年,美国资产保证商业票据发行总额达700亿美元,成为中下信用等级公司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

  目前,资产证券化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资产证券化技术已经扩及到普通工商贷款、无担保消费者贷款、公用事业贷款等等产生现金流量的应收债权领域。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加强了投资银行和工商企业的联系,促进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大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由资产证券化而发行的证券金额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产生了和传统的股票、债券等证券业务分庭抗礼的趋势。

  全球投资银行

  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投资银行也走出了一国的界限,经营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业务。进入80年代以来,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更是取得了惊人的进展,许多成为全球性的投资银行。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全球业务网络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许多投资银行已经在几乎所有的国际或区域金融中心设立了分支机构,投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已经遍布全球。第二、国际业务规模迅速膨胀。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证券市场上位居交易量前列的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本国金融机构,许多海外投资银行已成为这些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第三、国际业务的管理机构已经比较完善。全球投资银行都有了负责协调管理全球业务的专门机构,例如,摩根。斯坦利的财务、管理和运行部,高盛公司的全球协调与管理委员会。第四,国际业务多样化、一体化已成现实。投资银行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经营着证券承销、分销、代理买卖和自营等传统业务,而且还在国际范围内从事兼并与收购、资产管理、财务咨询、证券清算、风险控制、资金借贷等活动,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尤其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金融百货公司”。第五,投资银行拥有大量的国外资产,在国际范围内从事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活动。

  促成投资银行全球化的因素很多,从客观条件来看,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70年代末起,各国相继拆除了金融壁垒,使投资银行的全球化成为可能。1979年,英国由于经常帐户的持续顺差而取消了外汇管制。1979�;1980年,瑞典也放弃了外汇管制。1980年,日本修订了《外汇管制法》,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日本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日本又批准外国投资者在日本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某些业务。1981年联邦德国取消了对非本国居民购买本国债券的限制。1984年,美国在继1975年向海外投资银行开放纽约证券交易所席位之后,废除对非本国居民投资本国政府或公司债券征收的利息预提税,大大加强了美国金融市场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1986年,英国的“大爆炸”彻底地改变了伦敦金融市场以往僵化、落后的运行制度和经营作风,从根本上促进了英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英国这一举措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它们纷纷效仿,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使金融国际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也为投资银行开拓国际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不平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球投资银行的形成。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国际投资、国际借贷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必然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日渐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必然会跨越国境,提供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带来投资收益率的不平衡,也会带来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再加上各国经济实际情况和政策偏好的差异,各国市场利率波动不定,各国证券市场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这些都为投资银行在世界金融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3.国际证券业在80年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金融市场在80年代出现了筹资证券化的主要手段。其次,发达国家各国都出现了资产证券化这一新金融业务手段,而且资产证券化已跨越国界,成为国际性业务。第三,各国证券一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一体化倾向,投资者对海外企业股权投资的比重急剧增长。第四,各国证券交易市场已基本上融为一体,各国清算制度的统一和清算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强化、全球24小时证券营运系统的建立、高效发达的通讯技术等已使限制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的技术障碍不复存在,而海外上市、国际存托凭证等业务创新又更进一步加强了不同国家证券市场之间的联系。第五,欧洲债券和欧洲股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投资银行的全球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全球化给投资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收益,但也给投资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国际业务监督机制,以协调、管理各海外的业务活动。否则,在高收益的国际业务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使庞大的投资银行毁于一旦,英国霸菱银行的折戟沉沙就是前车之鉴。 投资银行的全球化也给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考虑在什么时机、以什么方式、按什么步骤开放本国资本市场,以及在开放资本市场之后,如何对投资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的母国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对投资银行的海外业务进行监管,以免影响母国金融体系的健康与稳定。同时,对全球投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美国投资银行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 下一篇文章:关于构建金融安全区的几个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投资银行业务的三大新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投资银行业务的三大新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投资银行业务的三大新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