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若要控制物价上涨,一是收缩货币供应,二是将货币引导到商品劳务市场以外其他市场。前者将引起市场利率的上扬,后者可能引发其他市场泡沫的积累。这些举措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来说均不可取。 然而对于我国这种市场体系尚在建设中的国家,通过扩大各种现有市场的规模、完善市场的种类,就能够以新增市场容量的方式吸纳并锁定更多的交易性货币存量和投机性货币存量。 至于数额巨大的预防性货币存量,通过引入安全性的投资品种,也可以将其由储蓄的形式转变为资产的形式而沉淀下来。例如,顺应国有经济战略性退出的决定,将部分有赢利能力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甚至部分土地的使用权打包,组建信托基金,向公众发售,并开设相应的二级市场以提供流动性,甚至可以由政府提供一定年限后保本赎回的承诺,这样由于既能获得实物资产在通胀环境中所具有的保值功能,具备安全性,又能分享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具备一定的赢利性,同时可以随时变现,具备流动性,因此能够赢得以预防性为主要目的的储蓄资金的青睐。 参考文献: [1]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刘志华。以往国内货币流通速度研究批判——转轨经济的货币需求膨胀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03(6):17—20 [3]王维。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 [J].国际金融研究,2003(8):11—17 [4]曾康霖,冯用富。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汇率机制改革 [J].上海金融,2003(9):4—6 [5]曾令华。论我国M2对GDP的比例[J].金融研究,2001(6):60一66 [6]郑小胡。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综合分析[J].上海金融,2003(9):16—18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