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因此,针对汇率升值压力问题,还是丁伯根规则比较好:对症下药,其它的辅助措施要慎重考虑,避免政策的短期性和后遗症。 比较而言,诸如更加严格监管短期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的冲击;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对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准备金要求,从而降低银行对其支付的利率:提高境内美元利率水平等措施更有意义。这些措施属于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范畴内的政策工具,提高厂人民币对抗投机资本的能力。 2.一次性较大幅度的升值,然后继续钉住美元并保持稳定 这一方案的好处在于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只是解决了一时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持续升值对人民币固定汇率的压力。(2)当美元相对世界其它主要货币发生波动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会随着美元价值波动而波动,这等于是将美元与日元、欧元的汇率波动引入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当中。保持固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始终将无法摆脱潜在的投机压力。如果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不是非常有效,人民币汇率将会不断面临因为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人民币投机压力。 3.一揽子钉住汇率 采取一揽子钉住,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由于美元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波动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压力。毕竟,钉住一揽子货币 (如果权数是根据贸易额确定的) 实际上是稳定了名义有效汇率。但是,钉住一揽子货币也面临诸多缺陷:(1)货币当局会面临操作环节的困难。如果选择完全意义上的钉住一揽子货币,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时时刻刻都要根据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进行调整。(2)过于频繁波动的名义汇率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进行。毕竟,国内经济部门应对名义汇率频繁波动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和相应的风险对冲支持。 (3)单纯的一揽子钉住(如果权数是根据贸易额确定的)只是稳定了名义有效汇率。如果出现相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实际有效汇率还会随着调整,这既达不到稳定实际有效汇率的目的,同时也为投机资本冲击人民币埋下了隐患。 世界上曾有很多采取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国家,但是多数国家最终又放弃了一揽子钉住。实施钉住一揽子货币最终或者是转向了更加固定的货币局制度,或者是转向了更具灵活性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爱沙尼亚、阿根廷、保加利亚等国家最终由钉住转向了货币局制度,这主要是因为货币局制度比钉住汇率制度更具公信力,而且对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约束更强。转向货币局制度更有利于治理国内的通货膨胀。波兰和新加坡则是由钉住汇率制度转向了更加灵活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波兰是成功推出钉住汇率制度的例子。波兰政府1991年运用汇率稳定计划治理国内通货膨胀,其货币先钉住美元,而后钉住一揽子货币,随后由钉住一揽子转向爬行钉住,最后逐渐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其汇率制度逐渐向浮动汇率制度靠拢。 4.名义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操作过程当中实施缓慢的一揽子爬行钉住,并在适当时机放宽汇率波动幅度 第四种方案好处在于通过一揽子钉住化解了世界主要货币波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通过爬行反映了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潜在升值压力,同时,也是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向浮动的一个转轨方案。与以上提出的几种方案相比较,这种方案更具优越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层面仍然会面临很多问题:(1)采取一揽子钉住,同时也意味着人民币根据世界主要货币波动而频繁波动,这在操作层面上面临困难,同时国内经济体对于频繁的汇率波动还需要适应过程。因此,及时采取一揽子钉住只能是期间的一揽子钉住而不是实时的一揽子钉住。期间的一揽子钉住可能会引发短期投机的套利行为。因此,期间的一揽子钉住最好是秘而不宣,名义上仍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2)鉴于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升值趋势,爬行钉住可能更多地是向上升值,这如果被投资者预期也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的套利行为,这就需要强有力的资本管制做保障,以防止“热钱”流入。(3)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美元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的波动缓解实际均衡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树立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地位。美元名义汇率升值的时候,人民币可以钉住美元,利用美元升值缓解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压力。美元贬值的时候,可以根据一揽子钉住的原则提高人民币对美元价格。这一方面缓解了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压力,同时也使得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投资者心中更具吸引力,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