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按所提供给人的服务类型将制度分成了四类e.按照舒尔茨的分类,汇率制度应与货币制度、期货市场制度一起作为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而存在。建立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成本收益决定论,在特定制度下经济人具有理性行为的假设下,分析制度的均衡;而建立在制度理论基础上的汇率选择理论,则将汇率制度的选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研究制度的供给与需求。一国政府作为汇率制度选择的主体,只有当其预期收益高于强制推行制度变迁的预期成本时,他才会采取行动来增加汇率制度的供给、消除制度的不均衡。尽管如此,如果新汇率制度的选择会降低产权主体可获得的效用或威胁到产权主体的利益,那一国可能仍然会维持某种无效率的汇率制度。维持一种无效率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国家不能采取行动来消除制度不均衡,这二者都属于政策失败。政策失败的起因有以下几种:产权主体的偏好和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官僚主义倾向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分析汇率制度选择和预测汇率制度的演进方向时,必须结合基础的产权制度变迁的轨迹来认识。既然制度非均衡以及制度变迁的根源存在于该项制度下各行为主体的产权利益矛盾之中,制度变迁的方向取决于各行为主体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博弈均衡的结果,那么在分析汇率制度选择问题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分析与之相关的各角色主体的目标和行为,他们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还应以社会理性的眼光比较、选择某项制度所付出的成本和可能取得的收益。 三、结论 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目前仍然是国际金融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关于汇率制度的争论也仍将进行下去。事实上,不论是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抑或是其他的中间汇率制度,都是在产权主体控制下,以实现内外均衡为目标的政策决策。不管哪种理论,如果忽视了汇率制度选择的这两个关键要素,就不会对实践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当然,关于内外均衡目标的具体内容、产权主体的行为特征、汇率制度选择与产权改革的关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还需要通过实证的检验才能得以证明。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