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特别是美国。亚洲国家在遭受金融风暴蹂躏践踏出现了严重危机后,不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严苛的借贷条件时,“经援”便变成了化缘式的乞讨。 IMF 向泰国、印尼、韩国、俄罗斯等受灾国提供的援助,绝不是“免费午餐”,一个重要的药方就是,被援助国必须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外资更大程度地参与金融产业。援助的结果是,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外资尤其是美资金融大鳄,龙骧虎视,等待下一次最好的机会进行蚕食鲸吞。难怪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要指责美国藉 IMF 贷款之名,行“经济殖民主义”之实,企图操纵别国经济。而韩国人也认为,美国意图透过 IMF 操纵韩国经济甚至将 1997 年 12 月 3 日视为本世纪初日本入侵实行奴化以来的第二个国耻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透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加上该组织的极大部分资金来自美国,令人不得不怀疑美国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的幕后策划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贷款给有经济问题的国家时,对贷款国规定甚严,必须要他们做到合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经济游戏规则。 结论 如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理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同样处在中心-外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金融霸权国处在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外围,金融霸权在中心国内部的更迭(如欧元挑战美元)并不会改变这个体系。中心国与外围国的关系是主宰与依附、主导与顺应的关系,这也决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不平等,也决定了两者属于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金融霸权已成为目前危害发展中国家金融健康运行的最大威胁,如何防范金融霸权主义,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刻不容缓的跨世纪课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能因为金融霸权的存在而割裂与发达国家的联系,经济金融的相互依存毕竟是大局,但也不能机械效仿西方特别是美国模式,盲目地走金融自由化道路,否则未享其利,先蒙其害。要避免金融霸权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最关键的一点是阻断剥削的渠道,即在本国经济尚不能有效抵御外部冲击时,不要过早开放本国金融市场,适度的资本管制是必要的。马来西亚、台湾、韩国、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出台资本管制措施,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中国而言,在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资本主义思潮的全球化面前可以静观待变,不必完全进去或谨慎为之。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