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大量增加,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为乘数关系,即MS=B·K,其中M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K为货币乘数。通过乘数效应,基础货币的增加使货币供应量以更大的幅度增长。当货币的供给超过国民经济需要时,就会导致人民币的超经济发行,从而引起经济的通货膨胀。好在近几年我国经济处于通货紧缩之中,使得通货膨胀的势头暂时得到了遏制。但是外汇占款几乎是一次性转换为企业的人民币存款,由这部分M0转化M1、M2的时滞效应很低,远低于再贷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的转换时滞,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会迅速导致货币的大量扩张,推动价格水平的上升,再加上其他的经济因素,可以看到我国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存在。 4.1 改革外汇储备制度,开拓金融工具市场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下,我国中央银行还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以使用,且缺乏足够的有效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使得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越来越显得乏力,因此中央银行还应进一步开拓新的有力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为我国货币调控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促进货币调控的有效性。另外,改革我国现有的强制结售汇政策,放宽外汇管制,尽快实现企业意愿结售汇,对于提高我国的货币调控的有效性也是有利的。 4.2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国家为应付无法预料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外来冲击,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外汇储备剧增,外汇占款过大,导致国内货币政策对外汇储备的依赖性加大,甚至使我国货币制度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威胁,因此我国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适当地控制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的进一步增长,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以避免突然的经济变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4.3 适当鼓励资本流出,减小通货膨胀压力 目前,我国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大的贸易顺差以及大幅增长的外汇储备,我国市场外汇供求失衡的矛盾日益凸现,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由于我国具有吸引力的劳动力市场和外贸政策,外商投资不断进入,我国外汇储备在一段时期内还可能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这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中央政府应该一方面适当地控制外国资本的流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另一方面适当地扩大进口,尤其是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进口,有选择地逐步放宽资本的流出,以阻止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缓解贸易顺差和外资大量流入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压力,并提高资本的回报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培育,余明.外汇储备、汇率波动和货币政策操作[J].金融研究,2004(2) 2 何泽英.中国货币政策:1994~2003[J].经济学家,2004(1) 3 世成. 关于我国基础货币调控的若干思考[J].财经论坛,2004(1) 4 戴根有.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和经验[J].金融时报,2002(1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