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字体: 】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7:33:4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诞生之后,几经变迁,先后经历过频繁调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基本保持固定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盯住一揽子货币(1973~1980)、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从长远看,人民币若要成为一种强势的国际货币,汇率浮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的问题是如何使“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名副其实。
1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隐患
1.1 人民币存在高估现象
   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在8.3人民币兑1美元左右,本质上依然是固定汇率的稳定,但这是以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外汇储备为代价,不仅中长期不能满足人民币汇率灵活变动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况导致货币当局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矛盾。
1.2 形成机制方面存在不足
  1998年以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年波幅不超过1%,而被IMF归入盯住(美元)汇率安排。这不仅与中央银行稳定的汇率政策取向有关,也与现行汇率形成机制有关。
目前中国外汇市场的基础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是一个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交易会员制。该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是市场结构的封闭性与垄断性。封闭性是指两个管制措施:第一,对大部分国有企业仍实行经常项目强制结汇;第二,能进行外汇交易的银行对超过上限的结售头寸不得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抛出。这种交易体制导致企业持有的外汇集中到外汇指定的银行,而这些银行的交易能力受到限制。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抑制了银行对汇价的意愿,因此,目前市场反映的是中央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的制度安排,是使中央银行长期陷于被动干预地位的重要原因。因为在外汇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不入市干预收购卖超外汇,则由于企业和银行都不能够囤积外汇,靠汇率升值也不一定能够出清市场。
1.3 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
  不可否认,中央银行对国内外汇市场的干预是有效的。事实上,我国央行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加以干预,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极其狭窄的范围,这在我国目前
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深化程度不够,不能向企业和银行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的条件下,能有效的降低企业与银行的经营风险。
  但是在日益开放经济环境下,汇率已不单纯是
影响贸易收支的变量,它也是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国际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和就业的重要变量。另外,汇率的制度安排还涉及到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我国的经济现状与实际经济能力不允许让人民币汇率长期违背市场规则,如不尽快改变目前僵硬的汇率制度,将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提高国外产品在我国的价格优势,在国际上将大大削弱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如果贸易顺差逆转,国际收支的平衡大量依靠国际资本的流入来弥补,就会加大国际游资对我国汇率实行攻击的可能性,其结果可能是面临国内资本的流出,国际储备的下降和国内经济过热的困境。
1.4 制约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蒙代尔
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均面临“三元悖论”,既在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只能“三者取其二”的选择局面。回顾1994年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践,其实就是在稳定的汇率的既定目标下,在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之间做出选择。1997年以前,面对汇率持续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被迫在市场上大量收购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同时为减轻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又被迫采取回收对金融危机再贷款等冲销措施。因此这一时期中国是通过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面对外汇资金流向逆转,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积极刺激内需、治理通货紧缩,通过改善经济基本面状况间接地促使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这一时期,主要是“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管制”的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发挥“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加大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力度以及遏止违规资本外流,为国家宏观调控争取时间。
1.5 增加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由于中国有人民币汇率过于稳定,因此,当境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并会导致单边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但当潜在的收益超过套利成本时,套利还会通过非法逃套等形式进行,并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如1997年以前,在本外币正利差较大,外资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各地纷纷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固定回报项目的形式,绕开国家外债规模管理,而1998年境内外形式逆转后,但当年全国外汇大检查就查出逃骗汇金额高达112亿美元。
2 我国尚缺乏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的条件
  (1)汇率自由浮动须以资本流动为前提。目前,我国从长期来看,资本自由流动以成大势所趋,但这毕竟是一个渐进过程,现在既然还没有实现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所以浮动汇率制就难以实现,即使实现了,但由于资本尚处于管制状态,按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也无助于促进内部、外部收入同时均衡。因为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给之后,虽然能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产量的增加,但由于资本不能自由流出,汇率就不会随利率下降而下降,从而不会增加出口,增加了也会因生产过剩而减下来,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2)我国
经济增长更多的要依靠扩大内需,而不能依靠浮动浮动汇率来调节进出口。因此,目前急于改变汇率制度没有必要,相反还可能因实行浮动汇率制,而承担国际游资(目前已有约200亿美元的游资进入我国寻机作乱)冲击的巨大风险。
  (3)目前我国尚处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限制,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仍处于非市场化状态,因此,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货币市场都远不可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实际情况,市场价格的扭曲,就很容易误导
企业行为,难免不使企业对币值产生错误的预期,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又扰乱了社会的经济秩序。
  (4)有可能带来严重
金融混乱的结果。在我国目前生产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金融监管水平较低和银行不良资产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按照“三元悖论”(见附表),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而又能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势必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这不仅有可能遭受游资的巨大冲击,还将为那些贪赃枉法盗窃人民钱财之徒外逃资金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也可能导致某些银行、企业破产,从而造成金融混乱甚至金融崩溃的严重后果。
3 完善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实现经济平衡
发展
3.1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
  僵化的利率体制对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极为不利。在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政策组合中,利率市场化是基本前提。如果利率僵化,则外资流入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无法通过利率的变动得以缓解,同样推理,也无法借助利率上升的作用组织资本外逃。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流量结构的考察发现,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常项目对人民币汇率的
影响越来越小,资本项目对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汇率政策的有效安排必须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管制利率制度,有市场决定的因素较少。从而造成投资增长、消费增长、进出口增长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无法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受阻。所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应使利率制度改革与之配合。
3.2 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1)放宽外汇市场的进入限制。除了资本项目,外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买断式回购为金融机构创造新型做空机制

  • 下一篇文章: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 ››我国现行行政处罚体制存在的弊端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