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真正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利率和汇率作为资金的对内价格和对外价格,已经成为我国价格体系中最后两种没有完全放开的指标。一方面,要解决市场利率结构问题,在汇率弹性机制的建设中,必须要解决利率在不同市场间的协调问题,利率市场化应迈出更大的步伐。另一方面,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 放松汇兑限制 放松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汇兑管制,激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给过高的外汇储备以合理分流,而且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3 其他配套政策 3.3.1 建立外汇储备调整新机制 国家的外汇储备资金在使用上坚持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盈利性的四性原则为出发点,在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持贸易进口、外债和QFII境内资本市场变化等支付需要的安全前提下,更好地实现股权、债权及信用支付权等多元化投融资运用的战略。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可以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美元贷款,辅之以政策扶持,推进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国外投资;允许外汇投资者用外汇存款、外币债券和证券、信用证抵押,从而在中国境内借用人民币进行投资;用人民币贷款为外商投资企业融资。 3.3.2 限制逐利性短期资本 对逐利性短期资本交易尽可能实施长期限制。在必要时,可在资本项目下开征“外币流动利息预扣税”,包括外币流入和外币流出,通过这种灵活的非连续性的手段进行资本流动控制。 参考文献
1 和慧.浅谈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和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4(6) 2 王元龙.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政策选择[J].贸易经济,2003(7) 3 王元龙.对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金融,2004(23) 4 刘英.我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经贸论坛,2004(10) 5 唐思索.对外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到底产生什么影响[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