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体制融入地方 管理融入社会 经济融入市场——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 【字体: 】  
体制融入地方 管理融入社会 经济融入市场——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42:22   点击数:[]    

主要举措

    根据云南省“19号文件”精神,云南省农垦在保持农场国有土地性质不变、企业职工身份不变“两个不变”的前提下,深入推进以创新农垦管理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力求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产生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主要举措有:

    (一)农垦属地化管理

    一是云南省农垦总局属地化管理。目前,云南省农垦总局和云南省农垦集团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过渡性管理体制。改制之后,云南省农垦集团公司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

    二是农垦分局属地化管理。云南省农垦总局直属的农垦分局转变为当地市(州)政府直属的农垦局,职能转变为贯彻落实地方政府有关农垦工作的方针政策,衔接省厅局部署的有关农垦工作,协调市(州)政府相关部门服务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各农场相关业务工作等。

    三是人员、资产属地化管理。云南省编委核实的各州市县行政事业编制2894名,大部分用于农场、分场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参公参事。省农垦总局管理的39个农场,42个县处级单位264名处级干部移交属地,由所在州市或县(市、区)对农场干部和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目前,普洱市、文山州已完成参公参事人员上岗工作;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已完成参公参事招录招聘考试工作;保山市对原农场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考察考核和任命工作;红河州完成了农场机关管理人员的档案和相关信息的核对工作。

    (二)农垦集团大部分资产下划到农场及企业

    农垦集团公司原有全资及控股企业76家,拥有总资产94.6亿元,总负债58.8亿元,所有者权益35.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农垦集团根据《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机制创新、市场运作、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原则开展重组工作。建立健全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保留在集团公司经营的企业有21家,资产总额为27.7亿元,负债总额11.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4亿元),所有者权益16.3亿元。

    按照“19号文件”要求,农垦系统各个单位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对下划单位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目前,共完成下划移交单位53家,下划农场及企业资产总额55.6亿元,负债43.6亿元,所有者权益12亿元。除临沧市的孟定农场和红河州的弥勒东风农场外,所有的农场和州市工商企业(含农垦分局)已完成资产下划工作。

    (三)推行家庭承包经营,收益大头归职工

    改制之后,农场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履行以所辖国有土地为核心的国有资产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农场80%以上基本农田承包给农工经营,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不变,对于农工承包经营的基本农田,农场不再收取承包费。农场橡胶、茶叶、水果等长期作物和粮食等短期作物,本着收益大头归职工的原则,实行家庭承包。

    一是推行普遍家庭承包。农垦坚持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场一策”,“一队一策”推进家庭承包。在云南部分地区,国有土地承包范围不仅包括职工,还包括生产队干部、农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在农场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农工等。在云南省7个州(市)垦区中,西双版纳农垦实行全员承包,户籍在农场、年满18周岁的人员均可参加承包。德宏、红河、普洱、文山、临沧等垦区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统筹兼顾的办法,在原有基础上稳定、完善职工家庭承包制度。

    二是收益大头归职工。农场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大幅度降低职工上缴比例,家庭承包橡胶林销售总收入上交比例由60%降低到35%~45%,其他经济作物上缴比例降低到20%左右。

    (四)彻底剥离社会职能

    过去几年,云南省农垦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小学校、公安,后勤服务等机构的移交工作。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农垦主要是剥离医疗机构,当前,农垦已经把124所农垦医疗机构、人员移交属地到县(市、区)管理。

    农垦系统医疗机构以及2008年底前的在职人员都整体移交地方管理,取消农垦封闭运行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11年1月起,农场企业8.5万名在职职工和5.9万名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系统由地方社保机构管理。农垦医疗机构移交地方前,负债由农垦集团解决;移交后,所需人员经费由各市县财政承担。属地政府接收农垦医疗机构,所需经费按照政府办乡(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前3年过渡期由省财政全额核拨,后3年扶持期采取70%、40%、10%逐年递减的方式给予补助。

    三、云南省农垦体制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职工、农工负担减轻、收入提高

    云南省农垦落实农场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进家庭承包经营机制改革,初步消除了制约垦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轻了职工、农工负担,提高了收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职工、农工负担减轻。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家庭承包经营的缴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减轻了职工、农工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改革之前,承包橡胶林的职工需上缴收入总额的70%左右给农场,改革之后,上缴比例大幅度下降到40%左右。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橡胶农场及胶林承包经营的,农工家庭所得比例建议在51%~70%之间,尽最大努力提高农工家庭承包经营的所得比例。”承包茶叶、水稻、水果、甘蔗、咖啡的职工、农工家庭所得比例更高,大渡岗农场承包茶园的职工,不需上缴收入,农工则只需上缴20%给农场管委会。

    二是职工、农工收入快速增长。根据云南省农垦总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农垦职工人均收入增长较快,达到13201元,比上年增加2694元,增长25.6%,农工人均收入达到12989元,比上年增加2569元,增长24.7%。

    (二)逐步化解深层次矛盾,边疆社会进一步稳定

    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出来,农垦通过推进普遍家庭承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维稳能力等措施消除隐患、解决问题,边疆社会进一步稳定。

    一是妥善解决了农垦待业、下岗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改革之前,农垦待业、下岗人员较多,垦区就业压力很大。据统计,云南省农垦系统有近2万待业人员,黎明农场未就业青年就有2500多人,占农场总人口的15%;临沧农垦管区内待业、失业人员5000多人,占垦区总人口的16%。这些人员缺乏职业技能,没有劳动岗位,生活将越来越困难,势必成为影响垦区稳定的重要因素。部分垦区通过推行普遍家庭承包,把农垦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在农场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农工、临时工家庭纳入到承包人范畴;西双版纳垦区把户籍在农场、年满18周岁的人员全部纳入承包人范畴;有效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就业与生活问题。

    二是妥善解决农垦系统劳动关系、社会保障遗留问题。改革过程中,农垦对原有职工劳动关系进行清理,分类落实相关政策,依法办理劳动合同的续签、变更、终止等手续,完善了职工档案管理。中央、地方财政、农垦三方分担了农垦退休人员医疗保障补缴费用4.3亿元,解决了部分社会保障遗留问题,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三是解决了农场发展时期带地进场、征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各个垦区在制定家庭承包经营方案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各个群体的意见,兼顾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将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划分,逐一梳理,统一解决,推动改革顺利进行。大渡岗农场的盘江橡胶作业区在组建时,旧衙门、顺安两个寨子9户47人带地进场,现在提出解决征地补偿、安排就业岗位、给予困难补助等要求,当地农场在改革过程中予以统一解决。

    四是通过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群防群治体系等,地方政府提高了群体性事件的预警能力和处置能力;通过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增强了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能力;改革过程中,当地公安机关开展基层“大走访”活动,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2011年潍坊市经济平稳运行 质量明显提高

  • 下一篇文章:2011年安徽省工业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体制融入地方 管理融入社会 经济融入市场——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体制融入地方 管理融入社会 经济融入市场——云南省农垦深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体制融入地方 管理融入社会 经济融...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