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2万人。城镇在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5.4万人,增长4.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4.06万人,增长5.6%。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859人,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9057户,最低生活保障金为12119.9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数为16956人,供养户数为16763户,供养支出为6074.8万元。
(二)全年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态势
1、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从宏观分析,经济增速虽有一定回落,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今年1季度、上半年、1-3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5%、11.4%和11.2%,全年增长11%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波动不大,月度累计增速的高低落差在0.2—3个百分点之间。从微观层面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基本正常,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2%;财政收入稳健,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4%。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看法与信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2011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5。
2、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创新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增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0.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4.93%,同比提高1.12个百分点。在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宇骏(潍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潍坊市137家电子信息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9.42亿元,同比增长46.3%,高于全市17.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7.83亿元,同比增长53.2%,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52.1%,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比重继续提高。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0.6%,占全市国地税收入的比重为38.0%。三是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7%,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5.8个百分点,位居九大投入之首。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33.06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高于第一、第二产业投资6个和4.4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54.1%提高到55.1%。四是高耗能产业增长有所回落。12月当月,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从月度增长趋势看,呈逐步回落态势。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上年回落4.2个和3.5个百分点。
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全市GDP增长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2.9)增幅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高于各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682元,低于全省2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高于全国3468元,高于全省2067元。部分指标低于全省。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增幅分别低于全省4.9个、1.5个和7.9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增幅低于全省2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
 4、九大投入亮点纷呈
九大投入增势强劲。高新技术投资增速最快,增长58.7%,文化产业核心层投资和惠民工程投资紧居其后,分别增长36.2%和38.7%;镇域产业投资比重最高,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5.4%。
 二、2012年经济预测及对策建议
预计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发达经济体活力不足、市场信心下降,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虽然我国经济增速可以保持在合理较快增长区间,物价涨幅也将逐步回落,但宏观调控依然面临众多挑战。中国经济面临欧美债务危机等外部风险、物价上涨等内部压力的“两难”.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内生性经济增长将继续主导2012年。潍坊市紧跟中央步伐,以稳为主,继续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对策,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的关系,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复杂形势
进一步做好对全市外贸运行情况的监测预警,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化解各种外贸制约因素。一是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二是大力提升出口基地发展层次,建立完善分层次的基地培育机制,推进区域出口品牌建设。三是加强公平贸易工作,加强对产业集聚地区的调研,继续做好贸易摩擦与预警点建设。四是健全产业损害预警体系长效机制,加大对大宗资源、原材料商品进口的运行监测,做好风险防控和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二)大力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对煤电油运及重要生产资料供应的综合协调。二是合理安排土地指标以及房地产供地节奏,保证重点建设,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加强银企沟通,充分发挥证券、保险、信托、企业债券等金融资源的作用,规范典当行、担保机构运作和民间借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大力促进就业,有效引导劳动力流向。
(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城镇居民增收
进一步通过“强化政府调节、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监管”等方式,调节过高收入,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让高收入群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制度,通过税收返还等形式鼓励企业在薪酬上向一线员工倾斜;进一步完善和加快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职工的工资水平,遏制并逐步缩小不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促进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四)千方百计破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在当前经济运行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应对和消化上游各类投入成本的变动和增加,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非常严峻。破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核心在于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和升级,应坚定不移的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引导企业顺应产业集聚的趋势,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抗风险能力。另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完善社会化服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