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元,已累计完成几乎总投资的82.4%;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单元项目计划总投资15.86亿元,已累计完成总投资的89.1%;山东凯马汽车公司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18.26亿元,已累计完成总投资69.5%;山东昊华轮胎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计划总投资14.1亿元,年已累计完成总投资的58.9%。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中,高密阳光光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项目计划总投资53.27亿元,已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8.7%;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万吨白牛卡项目计划总投资43.22亿元,已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5.1%;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80万吨/年液化气芳烃加工项目配套装置计划总投资29.96亿元,已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3.9%;山东恒涛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特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25.3亿元,已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5.9%。
5、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利用外资保持上年水平
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同比回落26.6个百分点,较“十一五”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3.68亿美元,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增长19.2%,同比回落22.2个百分点,较“十一五”回落4.9个百分点;进口37.26亿美元,增长21.9%,同比回落41.4个百分点,较“十一五”回落3.4个百分点。主要商品进出口保持高位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分别增长30.4%、36.7%、25.4%和24.8%。木浆、化工、棉花、橡胶、化纤等资源性产品和电机电器进口分别增长55.1%、99.7%、48.1%、56.4%、36.4%和56.2%。多元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欧美日韩四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5.4%、29.7%、23.7%和27.6%,对东盟、非洲、独联体及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5.8%、45.7%、90.1%和57.9%。
2011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9个,合同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增长32.1%,实际到账外资7.2亿美元,增长0.02%。外资大项目带动作用大,全年到账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3个,到账外资额占总量的34.7%。
6、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7.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国地两税收入占GDP比重达12.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66.81亿元,增长2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3.92亿元增长25.4%,较前三个季度分别回落7.2、6.8、5.1个百分点,增幅逐季回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较“十一五”提高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日趋合理。2011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212.71亿元,增长21.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3.8%。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4个主体税种完成120.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7.5%,增长21%,较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6.4、15、12.7个百分点。主体税种累计增收21亿元,占全部增收额的40.7%,拉动收入增长10.4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国地两税增幅缓慢回稳。2011年,全市实现国地两税收入为448.29亿元,增长22.2%,较“十一五”回落1.3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国税收入263.39亿元,增长18.1%,实现地税收入184.9亿元,增长28.5%,增幅分别较上年回落8.3个和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提供税收277.02亿元,增长23.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拉动税收收入增长1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供税收170.22亿元,增长20.6%,占全部税收的38%。分行业看,总量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共计完成税收320.92亿元,增长22.9%,高于全市国地两税收入增幅0.7个百分点;占国地税总收入的71.6%。
工业效益平稳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共计4057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89.62亿元,增长28.5%,较“十一五”提高4.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21.4亿元,增长19.2%,较“十一五”回落7.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752.66亿元,增长17.1%,较“十一五”回落7.6个百分点。多数行业利润保持增长态势。统计的37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盈利,31个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其中医药制品业实现利润11.28亿元,增长66.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7.59亿元,增长61.1%;纺织业实现利润58.33亿元,增长26.6%;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39.76亿元,增长43.8%;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24.03亿元,增长77%。
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见顶回落,生产者价格剪刀差继续缩小
受国际输入性通胀和国内灾害性天气、成本推动、翘尾因素等影响,全市物价水平呈高位运行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5.9%的最高峰值。下半年,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累计上涨4.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从消费种类看,食品价格上涨最快,累计上涨1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消费价格总指数5.6个百分点,其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上涨19.4%,蛋类价格上涨19.1%,干鲜瓜果类价格上涨19.4%,为潍坊市消费带来一定通胀压力。八大类消费类别全部呈上涨态势,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6.6%,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烟酒类价格上涨3.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价格均由下降转为上涨。
生产者价格剪刀差继续缩小。201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4%,与上年持平,较前11个月累计涨幅呈逐渐回落态势。分行业看,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3.2%,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生活资料价格高于生产资料6.2个百分点。采盐出厂价格累计上涨最快,为20.9%,汽车制造出厂价格上涨最慢,仅为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1%,较上年回落1.8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副食品类和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上涨最快,累计分别上涨14.6%和13.4%,纺织原料和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购进价格涨幅最小,分别上涨1.2%和3.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呈一路下滑走势,价格累计上涨由1季度的12.6%回落到8.4%,缩减4.2个百分点;而购进价格呈“N”字走势,全年购进价格较1季度仅回落1个百分点。由此导致生产者价格剪刀差不断缩小,由1季度的4.5个百分点一路缩减为目前的1.3个百分点。
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民生成效显著
2011年,全市民生保障措施得力,全市财政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共计186.8亿元,增长28.3%,占财政总支出的52.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8元,增长14.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较“十一五”提高0.6个百分点。从城市居民收入构成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9.8%和30.85%;工资性收入是拉动居民家庭总收入增加的主导力量,全年实现工资性收入17566.52元,增长8.9%,拉动总收入增长7.3个百分点,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率为50.7%。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9元,增长17.3%,较“十一五”提高5.2个百分点。从农村居民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170元,增长9.8%,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支出最高,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增长最快,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出现下降。人均食品类支出4645元,增长16.7%,占消费总支出的30.6%;人均医疗保健类支出1432元,增长32.9%;人均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390元,下降13.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6377元,增长6.6%,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
就业局势基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