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地方战略 |
|
|||||
黑龙江省城市化机制与对策研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5:34 点击数:[] ![]() |
|||||
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取代原有资源开发型的城市人口增长。在现有户藉制度之下,预计至2010年,黑龙江省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6.7%,至2020年达到55.6%,至2050年全省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人口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以上。 3.3 城市现代化目标 建立黑龙江省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表3),逐步实现黑龙江省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形成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文化繁荣、资源可持续利用、高质量生态环境、管理体系高效的城市化空间。 表2 体制转型与黑龙江省城市机制对比 体制 丰富的自然资源 边境区位 寒地因素
指 标 单位 标准 1.人均GDP 2.第三产业占GDP % >40 3.恩格尔系数 4.每万人商服网点 5.人口自然增长率 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8.每十万人刑事案件数 9.每十万人交通死亡数 个 % 岁 人 件 人 <400 <1 <70 <50 <1000 <7 10.文化支出占生活费支出比重 11.成人识字率 12.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 13.GDP科技贡献率 % % % >90 >10 >50 14.人均居住面积 15.人均生活用水量 16.人均生活用电量 17.电话普及率 平方米 升/日 千瓦时/年 % >12 >300 >1400 >40 18.城市绿地率 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0.TSP(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 21.二氧化硫年日均值 22.城市三废处理率 23.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24.城市环境噪声平均值 平方米 毫克/立方米 毫克/立方米 % % 分贝 >9 <0.09 <0.02 >90 >70 <55 25.拥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26.民主监督公开化 27.法制保障制度健全 28.公民各项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4.1 城市发展战略对策 (1)加快全省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建设区域性和专业性国际性城市,为黑龙江省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接轨创建良好的发展机遇。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寒地国际性城市;借鉴国外边境国际化都市的发展模式,将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口岸城市与其所对应俄方城市建设成为跨国合作的边境国际性城市;将五大连池市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旅游城市。 的配套发展,建设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 (3)创造城市风貌特色,促进城市文化发展。根据各城市不同的自然、人文、经济等要素,创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优美景观风貌、高水准建筑艺术、特别是体现资源、边境、寒地省情特点的景观风貌特色体系。 (4)制定合理宽松的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合理流动。逐步改变二元户藉结构,放宽农民常住地户口迁移政策,准许农民在一定条件下迁移到小城镇落户;同时加强小城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管理,建立起适应新体制的小城镇户藉管理制度。 逐步完善以哈尔滨为中心的 (2)正确处理城市综合发展与专门化的关系,促进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优化。中心城市应重点完善城市的中心地职能;小城市应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改变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竞争的状况,有效组织小城市间的协作;资源型城市应着重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层次偏低的状况,强化城市综合职能,加强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应变力。 (4)促进资源型城市过于分散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聚集。适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化的趋势,加强资源型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完善其各项城市功能,逐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聚集。 4.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策 (1)逐步调整以资源初加工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立足于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关联度,培育既符合本省实际,又与全国生产力布局有良好协调并具有市场潜力的产业群体。在巩固石油、石化、煤炭、森工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农业及食品、饲料工业、医药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门类。 (2)充分利用沿边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加大“南联北开”的力度,充分利用中俄经济的互补性,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强大的面向国际的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外向型农业等外向型经济类型。 (3)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社会化投融资体制,培育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良性的投入发展机制,缓解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瓶颈”。 (4)逐步理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条块关系”,建立政府“大服务”的观念,促进使城乡发展统一部署和良好协调。 (5)加强与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发展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建设,促进全省城市化进程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宏观控制,特别是重点加强对全省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保护、边境开放、寒地开发等方面的立法。 4.4 技术对策 (1)加强对省情、市场以及对国家发展政策的研究,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进一步挖掘资源、边境、寒地省情之下的各种发展模式,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省城市和区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编制城市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规划,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的依据,科学指导城市发展的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和综合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建设省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利用GIS等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有的城市和区域信息资源,为全省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现代化手段,促进省域内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2、陈颐. 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南京出版社. 1998 3、张泉源、姚士谋 . 江苏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7 4、俞滨洋 .寒地边境资源型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初探.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