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      ★★★ 【字体: 】  
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4:02   点击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8页

[6] (美)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48页

[7] (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呼和浩特)1998年,第385页

[8] (美)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7页

[9] (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第263页

[10] (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呼和浩特)1998年,第147页

[11] 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14页

[12]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22页

[13]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23页

[14] John 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New York: Dover Pub. Inc, 1959, p57

[15]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24页

[16]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9页

[17]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50页

[18]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8-69页

[19]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96页

[20]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72页

[21] 纳坦·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三联书店2001年,第307页

[22]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400页

[23] 纳坦·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三联书店2001年,第24页

[24] 纳坦·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三联书店2001年,第20页

[25] 维·彼·沃尔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33页

[26] 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页

[27] 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14页

[28] 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03页

[29] 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91页

[30] 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03-404页

[31]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9页

[32] 纳坦·塔科夫:《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三联书店2001年,第174页

[3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7页,1252a

[3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7页,1253a

[35]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77页,518b-c

[36]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78页,518e-519a

[37]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92页,527d

[38]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25页,412e

[39]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9页,1253a

[40] 刘军宁:《美德与黑暗时代》,见赵汀阳、贺照田主编:《学术思想评论》第二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21页

[41]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1年

[42] 转自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5页

[43] 转自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5页

[44]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6-157页

[45]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2页

[46] 陈大络:《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见《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1期第61页

[47] 《论语·先进》,见杨伯峻注译:《论语》,岳麓书社2001年,第99页

[48] 李学勤主编:《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3页

[49] 朱维铮:《音调未定的传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2-76页

[50] 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3页

[51] (美)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0页

[52] 钱穆:《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年,第234页

[53] 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5页

[54]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和罗尔斯的“万民法”就是这种观念的显例

[55] (德)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98页

[56] 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页

[57] 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2-13页

[58] (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67-268,577页

[59] (美)卡尔·博格斯:《政治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99页

[60] (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呼和浩特)1998年,第60页

[61]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1年,第3页,同见杨天宇撰:《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033-1034页

[62]钱穆:《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年,第229页

[63]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一轮农村利率改革成效与经济解释——闽东地区调查与垄断市场分析

  • 下一篇文章:投资于工作岗位和社区——城市低保对象脱贫之路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