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山西特有产业结构状况,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了山西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调整结构应当坚持的原则,调整结构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并通过对新兴工业化道路内涵的理解,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理论分析,对我省如何走好新兴工业化道路提出几点可行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兴工业化道路 产业结构 比较优势
一、对新兴工业化道路内涵的理解 1、新兴工业化的含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们山西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要全面实现全省的经济繁荣,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工业化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和财富快速积累的过程,从世界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来看,这个阶段是人类发展历史不可逾越的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化概念已有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之分。人们通常将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所走的工业化道路,称作为“传统工业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强调科技进步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优化和提升,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型工业化”,而是在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做出的重大决策,有着新的内涵和实践指导意义,是后2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的总概括。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目前,我国制造业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有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才能实现由“贴牌生产”。 (2)加工组装型(OEM)基地向设计制造型(ODM)基地转变。 (3)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要确立资源节约的新型发展模式,以更低的人均资源消费实现工业化,走跨越式资源消费之路,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4)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融为一体。信息化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 (5)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新型工业化必须要根据我国的这一特殊国情,制定有利于创业和增加就业的政策,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空间,发挥出人力资源丰富这一独特优势。 (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统筹考虑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此作为农村工业化的重点。 2、我省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把它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第一项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务必带领全国人民抓出成效。 那么,我国为什么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呢?借鉴资料,回顾世界工业化的历史,使我们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有资料显示,到目前全球只有60多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占世界人口不到20%,而这一过程足足花了300年时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不仅世界不容许中国花那么长的时间慢慢实现工业化,中国13亿人民要发展,要进步的愿望也不答应那么慢腾腾的步伐。中国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13亿人口要在几十年时间内整体实现工业化,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来化道路”之后,全国上下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界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我国确定的今后20年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新”字,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先发展后治理)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以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而言的。针对山西,可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在是英明之策,是山西今后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灵丹妙药。 目前,我国主要产业在关键生产环节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建筑、公路水运、交通、铁道、船舶、机械、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医药等15个行业,普通技术水平比国际落后5-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30年。 从这两年评出的“中国500强企业”前十强企业看,中国的所谓“强”企业,多集中在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开采、邮电通信等传统垄断性行业,以及银行这样的特殊行业。 而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可以从中看出产业结构的缺陷所在。在全球500强企业中,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多集中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汽车、计算机应用与服务、贸易、金融、制药。在这些行业中集中代表了当今世界信息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高新尖端技术的发展潮流。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制造业无论从量上看还是从质上看都没有达到当年英国、美国和日本被公认为是“世界工厂”的标准。中国制造业的企业还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业领域的排头兵。中国有11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其中却没有一家是制造业企业,而世界500强前10家企业就有5家是制造业企业,这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与世界级制造业企业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为缩短与世界级制造业企业发展的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重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二、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对山西发展的战略意义 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传统资源产业占绝大比重的山西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山西一定要加快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发展有山西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提升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力争尽快改变山西工业经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状况,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山西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目前山西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而形成的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等重化工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虽然在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其以能源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态从整体上讲,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有关数据,2003年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3亿吨,比上年增长8.1%;外输焦炭3658吨,比上年增长12.1%。由此可以看出,山西优势在煤炭,强项也在煤炭。山西煤多,是好事也是坏事;坏就坏在使人们有了依赖性,并养成多年来吃祖宗资源现成饭的思想,而不思进取。煤炭在给山西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禁锢了许多人的思想,而舍不得跳出煤窑去思谋寻找别的生财之道。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资源小国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成功起飞的经验说明,自然资源优势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我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估计,从而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筹措资本、创新技术、开发人才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上。 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山西如何以新的思维方式审视并确定本省的发展思路,走出有别于多年经济思维模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