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全新的山西新型工业化之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山西需要五彩缤纷的、自我升级不断优化的产业格局,而党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勃发山西经济生机的希望之路,这也是我们山西发展绝好的历史机遇。
三、关于山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几点政策建议 1、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比较优势,创造出我省新的比较优势 山西目前的工业状况:国营企业多,其中重工冶金机械、军工企业、省地市煤炭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三分天下的企业布局。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国有经济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依然比全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且还存在不少深层的问题:一是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低,一些潜力产品与做大做强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的地位未巩固,一时还难以走出国门。二是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多元化的接替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化、初级化、重型化问题依然突出,一时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山西知名品牌不多,难以派生新的产业。 (1)鉴于山西工业这种状况,本文认为,重工机械装备这类企业,像太重那样,整合相关产业键企业,加快培育发展大公司、大集团,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在点上先行突破我省工业的沉闷局面,让这些企业崭露头角,有所作为。而后以点带面逐步整合,形成气候。 (2)作为在我省的军工企业,这类企业需要巨额资金但产品在国内没什么市场,但在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还有优势,这类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改造,根据自己的优势转产民有制品。 (3)煤炭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山西,一定要下决心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借鉴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结合我国在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如全国政协常委、神化集团董事长叶青所建设的“在提高热效率降低损耗的基础上,搞外延发展,采用高参数是节能降耗的发展方向;在降低厂用电率的基础上搞外延发展;提高煤炭开发效率和煤炭质量;要发展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再生能源;大力支持煤炭液化。 调整山西目前的煤炭产业结构是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路新举措。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关键是要针对不同所有制煤炭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调整煤炭工业结构。要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矿,以及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要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加大关闭破产 力度,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人才是关键。一是要大胆引进人才;二是要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借用人才;三是要从国内外广泛招聘人才;四是行业部门要自主培养人才;五是向国外有关知识领域定向培养人才;六是要积极鼓励自学成才。煤炭行业要注重发挥 原煤炭院校的作用,引导培养适合煤炭工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建立吸引人才和留住人 才的机制。改革工人招聘办法,主要技术工人要变招工为招生。大力发展职工培训教育,开 展多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2、 要科学地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从产品做起。 我们山西应该尽量多地从现有企业和科研单位已经开发出的产品中去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产品。这样做,不仅调整的速度会较快,而且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都相对较小。 前几年,驻扎在太原的中科院山西煤化研究所研究出一项煤转化汽油的成果,但在山西却没有引起重视和采用,最后让宁夏银川工业化了。有道是生在山中不识宝,守着这样的高智商研究机构不好好利用,发挥应有的科研优势,却还在一边埋怨没有人才,没有好的先进技术,没有好的科研成果。在山西,由于人才观淡薄,使许多有才华的知识精英流失;据省有关部门统计,近10年来山西19个科研院所流向国外的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42人,流向地以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为主;流向省外的4人,以深、沪地为主,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我们不仅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更应该重视留住人才。 现在山西已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的知名品牌,如奇强、杏花村、古城乳制品、水塔醋、天脊化肥、冠云肉制品等。相信,通过再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会更科学地选择出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来。 3、 彻底转变等、靠、要、照顾的陈旧观念,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善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条腿走路发展山西工业化。 市场和政府是主导社会经济的两种主导力量,就政府而言,政府面临改革,不改革不行,改革慢了也不行,还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方法。要想领导改革,走好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在改革中自觉进行自我革命。同时,政府与企业都要转变观念,转变依赖煤炭过日子的观念,转变等待国家继续给予特殊能源扶持政策的观念去找寻新的生路。 根据其他兄弟省份的实践经验,省际合作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近两年来,广东省由政府出面推动的“产学研“跨省合作接二连三发生,已形成一个趋势性的现象。这种合作浪潮弥补了广东智力、科研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大大加快了广东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如湖北省去年秋在广州组办的经贸洽谈会,粤鄂根据两省产业结构和资源的互补性,将通过品牌转移、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看重推动广东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向湖北省进行梯度转移,同时,吸引湖北重工业企业到广东发展。 最近,由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太华,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金山率领的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寻求两省经济的互补和合作的可行性,得到了广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界的热情关注。两省领导在座谈交流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共商进一步加强两省经济技术合作举措时一致认为,安徽与广东之间经济互补性很强,安徽具有资源、科技、人力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而广东则具有资本、管理、技术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两省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除了省际之间,如最近与广西、湖南两省的经贸考察活动,经济贸易合作频繁外,随着非典的远离,以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订,内地省市闻风而动,南下探路,希望在新一轮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中先迈一步,从沿海到内陆,从华南到东北,内地各省市掀起了一股赴港招商热。为此,建议我省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发展自己,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两条腿走路发展工业化。 总之竞争与合作是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两种活动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市场活动方式来走好新兴工业化道路,而彻底转变等、靠、要、照顾的陈旧观念,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树立新时代的发展观对我们山西来说本文认为是最最重要的,也只有我们彻底地改变腐朽的计划经济的观念,我们山西才有可能真正的发展,走上新兴的工业化道路,实现我省的经济繁荣,人民富裕。
参考文献: [1]《调整煤炭工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煤炭》 2004/7 [2]《抓住抓好山西面临的经济发展新机遇》 《山西日报》 2004/7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