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城市化进程加快之后,浙江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总体而言,全省城镇已由温饱型的农产品消费过渡到了小康型的工业品消费,并正在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演进。动态地分析近年浙江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准确地把握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动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激活和引导消费的举措,对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变化 1995-2001年,浙江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变动因素)提高了68.22%,由6221元增加到了10465元;同期,人均消费性支出由5263元增加到7952元,恩格尔系数由47%下降到36.3%,人均居住面积也由10.89平方米增加到了15.22平方米。但在城镇居民的不同群体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城镇不同群体近年的收支变动状况(当年价)如表1-表3。 表1 浙江城镇不同群体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份 单位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偏下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中等偏上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95 元 2886 3698 4415 5339 6539 8049 10811 % 26.70 34.21 40.84 49.38 60.48 74.45 100.00 1998 元 3722 4777 5873 7353 9136 11383 15463 % 24.07 30.89 37.98 47.55 59.08 73.61 100.00 2001 元 4019 5753 7438 9693 12588 15993 22086 % 18.20 26.05 33.68 43.89 57.00 72.41 100.00 表2 浙江城镇不同群体的年人均消费性支出 年份 单位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偏下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中等偏上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95 元 3270 3721 4399 5022 5861 6796 8865 % 36.89 42.09 49.62 56.65 66.12 76.66 100.00 1998 元 3656 4417 5096 5956 7203 8151 10434 % 35.04 42.33 48.84 57.08 69.03 78.12 100.00 2001 元 4088 5028 6504 7956 9286 10481 13852 % 29.51 36.30 46.95 57.44 67.04 75.66 100.00 表3 浙江城镇不同群体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年份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偏下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中等偏上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95 113.31 100.89 99.64 94.06 89.63 84.43 82.00 1998 98.23 92.46 86.77 81.00 78.84 71.61 67.48 2001 101.72 87.40 87.44 82.08 73.77 65.53 62.72 以上资料来源:《新浙江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2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可以作出以下判断:1、近年浙江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消费支出的增幅普遍滞后于收入的增长;2、城镇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最低收入户年人均收入相当于最高收入户年人均收入的比例,由1995年的26.70%下降至2001年的18.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由7925元扩大到18067元;3、消费支出的金额随收入等级的提高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则随收入等级的提高而减少;4、城镇不同群体间消费水平的差距也在扩大,最低收入户年人均消费支出相当于最高收入户年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由1995年的36.89%下降至2001年的29.51%,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绝对差距由5595元扩大到9764元;5、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总体上逐步下降,但就最低收入群体而言,仍然“入不敷出”(1995年为113.31%,2001年为101.72%),表明近年这部分群体的生活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二、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 为进一步分析近年浙江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C.LIuch在R.Stone的LES基础上建立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 ………(1) 对于截面资料,模型(2)中的 和 是常数。令 ……….(2) 则(2)式可改写为: …………(3) 对(3)式两边求和,得 ……….(4) 将(4)代入(3),得 ……….(5) 式中 是对第 商品上的消费支出, 是总消费支出, 是对商品 的基本需求量, 是第 种商品的价格, 表示收入, 表示第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 若以绝对收入为理论假设,以1995-2001年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将浙江城镇居民按收入分为7组,取组平均数为样本观测值,同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算出(3)式中的 的值,并利用(5)式计算出基本商品需求消费支出额 ,则求得 、 值如表4。 表4 浙江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年人均基本消费的变化 参数项 基本消费支出 食品 衣着 设备用品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 居住 杂项 (95) 0.710 0.144 0.089 0.201 0.016 0.072 0.075 0.056 0.057 4055.950 2219.316 444.386 317.357 166.415 184.621 286.660 288.373 148.822 (98) 0.572 0.128 0.066 0.144 0.037 0.038 0.082 0.033 0.044 3985.612 2126.436 313.013 155.679 194.861 237.444 454.737 409.363 94.079 (01) 0.529 0.111 0.056 0.123 0.031 0.058 0.068 0.023 0.058 4895.241 2229.120 346.638 234.527 342.734 347.709 671.881 588.932 133.702 分析表明,近年浙江城镇居民的人均基本消费支出和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等八类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全省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由1995的71.0%下降到了2001的52.9%,减少了18.1个百分点,意味着城镇居民将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在明显缩小;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重心已开始从工业品移向各类服务,2001年与1995年相比,设备用品的边际消费大幅下降,减少了7.8个百分点;而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上升最快,增加了1.5个百分点。 表5 浙江城镇居民基本消费结构的变化 年份 基本消费 食品 衣着 设备用品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 居住 杂项 1995 100.00 54.72 10.96 7.82 4.10 4.55 7.07 7.11 3.67 1998 100.00 53.35 7.85 3.91 4.89 5.96 11.41 10.27 2.36 2001 100.00 45.54 7.08 4.79 7.00 7.10 13.73 12.03 2.73 分析表明,浙江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各项商品(服务)所占比重,近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5)。1995-2001年,尽管食品始终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最大份额,但其后的排序已由衣着和设备用品转变成了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同期,食品、衣着和设备用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下降了9.18、3.88和3.03个百分点;而娱乐教育文化、居住、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比重,则分别上升了6.66、4.92、2.90和2.55个百分点。 表6 浙江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 年份 食品 衣着 设备用品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 居住 杂项 1995 0.335 0.859 1.765 0.453 1.353 1.042 0.838 1.338 1998 0.340 0.860 1.616 0.556 0.878 0.614 0.276 1.496 2001 0.436 0.932 1.379 0.897 0.820 0.873 0.559 1.210 分析还表明,从1995-2001年的情况看(见表6),在全省城镇居民各项生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中,食品的收入弹性始终最低,并且变化很小(仅增加了0.101),这是由食品的消费特点所决定的;而收入弹性增强最多的是医疗保健消费(+0.444),减弱最甚的是交通通讯消费(-0.533),但两者目前均小于1,意味着城镇居民对这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率仍然低于收入的增长率。收入弹性始终大于1,即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的有设备用品和杂项两类;其中设备用品的收入弹性主要受耐用消费品的拉动,这些支出多属于一次性集中支出,往往在短期内大幅超过收入的增长;而杂项商品和服务则包括个人用品、美容美发和旅游等项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城镇居民在这些项目上的开支往往会增长得更快。 三、进一步激活和引导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根据浙江省“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为5%,这显然是比较保守的。在新世纪初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浙江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全可能随新一轮经济景气而有一个更大幅度的提高。但若以1995-2001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的年均实际增长率,来预测未来5年城镇居民的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