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浙江吸引外资不仅数量少,而且在城市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现在各地政府已经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 就长期而言,必须通过引进外资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和优化,否则很可能在新一轮的增长中处于劣势。外资的引进有利于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有利于接轨国际市场,提升浙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优化配置,整合相关产业。但同时应该意识到引资的成本,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市场、利益换外资的成本等等。
关键词:浙江 吸引外资 现状 成本 收益
(一)浙江吸引外资的现状 相对于民营经济的发达,吸引外资无疑是浙江的一条“经济短腿”。2002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仅为江苏的27.3%。上海的41.7%。同为长三角主要城市,杭州实际利用外资(2003年)5.22亿美元,宁波12.47亿美元,远远低于上海的50.30亿美元,苏州的48.14美元,甚至与南京、无锡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见图一) 在对外投资中,世界500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浙江似乎在吸引世界500强方面“魅力”不足。迄今,世界500强已有400多家进入长三角,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近1500亿美元。其中200多家进入上海,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落户江苏。资料显示,最近10多年间,世界500强等外资在江苏投资了600多亿美元,为其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同期在浙江投资的世界500强仅有54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额分别为江苏的31.8%,上海的18.0%。 浙江吸引外资不仅数量少,而且在城市分布上也很不均衡。宁波达到12.47亿美元,杭州、嘉兴、湖州等市在3-6亿美元之间。而台州仅为0.1亿美元,丽水为0.12亿美元,衢州为0.2亿美元。从资料来看,吸引外资较多的城市大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另外,来浙江投资的54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家落户杭州,占据全省总量的43.5%,宁波紧随其后约占40.9%。在衢州、丽水等诸多城市至今尚无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投资。 显然在这一轮吸引外资上,浙江落后于周边沿海地区。 2003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城市(上海及江苏) 上海 南京 镇江 无锡 常州 苏州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50.30 15.02 5.01 17.40 5.61 48.14 城市(浙江省) 杭州 宁波 嘉兴 湖州 绍兴 舟山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5.22 12.47 4.81 3.85 3.82 0.11 资料来源:《2003上海统计年鉴》、《2003江苏统计年鉴》、《2003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改变现状与谋求发展
浙江在上一轮经济发展的资本供给基本是内生型的。虽然在目前看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就长期而言,必须通过引进外资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和优化,否则很可能在新一轮的增长中处于劣势。现在各地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以浙江嘉兴为例,嘉兴处于上海浦东、江苏苏州、浙江温州的交汇处,因此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002年合同利用外资20.89亿美元,跃居浙江省第二位,实际利用外资4.81亿美元,增长77%。引资质量同步提高,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66个,占合同利用外资总数的66%。2003年1-9月份,嘉兴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72家,同比增长了60%;合同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同比增长82.8%;实际利用外资5.06亿美元,同比增长80.9%。①同时浙江省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在嘉兴规划一个杭州湾经济开发区,与苏南、上海相适应、相抗衡。在搭建的这个全新开放平台中,省政府给了比上海“173计划”更优惠的政策,它包含了诸如上海“173计划”中的“财政封闭在区内滚动开发”、“土地用地指标在全省范围内平衡”等政策。除此以外,在这个经济开发区中,企业所得税还将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这一条在“173计划”中是没有的。 一向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吸引外资的心情也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2003年之前经济总量在浙江位列第三的温州,尚没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现在也传来了包括通用电气在内的世界500强在温州设立采购、销售中心的消息。一系列招商引资措施出台之后,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已大幅度提高。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东部地区外商投资发生省份转移,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增幅达30.8%。 由于在前一轮引进外资上的落后,事实上已经存在不小的差距。如果按惯常的思路,浙江已经很难撼动上海、江苏的优势。尤其是,2003年4月上海市正式实施所谓的“173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上海市在原嘉定、松江、青浦的三个市级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确定共计173平方公里作为试点园区,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降低试点园区的商务成本,旨在使其成为上海商务成本的“盆地”、政府服务的“高地”、外商投资的“福地”。无疑,这一计划给浙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浙江给出的对策是“以民引外,以外促民”。据研究,90年代初期以来,500强进入中国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90年代初期的低成本战略,到90年代中期,500强趋向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产品)的投资,同时带动其海外供应商追随性投资,而到90年代后期,500强更趋于以收购、兼并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这样不仅能快速占领市场、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还能使其迅速本土化。 ②或许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来讲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并且,在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嘉善县是一个没有什么森林资源的地方,但是它在台资和民资的相互带动下成为胶合板生产能力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木业大县。
(二)浙江吸引外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吸引外资的收益 1.有利于企业引进先进激素设备和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中外合资是引进外资的主要手段。虽然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企业自身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新的经济条件小已经很难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无法实现浙江经济高级化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相比,大都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部分企业甚至仍处在技术含量低下的手工作坊、家庭企业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经营资源的转移,是经营资源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地区流向边际生产率相对高的地区,是企业家资源的“溢出”。,而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市场比较完备,资本和劳动力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同时,浙江省政府提出了“以民引外,以外促民”的发展策略。这些,都为企业家资源的“溢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民营企业如果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体制,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松散的管理体制,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益。现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传化、西子等“民外合壁”的成功合作范例。 2.有利于接轨国际市场,提升浙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浙江多数民营企业是从“草根”发展壮大的,由于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加之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往往做到一定阶段后会遭遇发展瓶颈。而国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信息灵、观念新、经营灵活,有经营多年的国际销售网络和渠道。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增强企业市场观念,并可以利用外商企业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将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国际市场。对于整个浙江经济而言,引资同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002年浙江经济外向度为42%,外资企业对浙江经济的贡献率达10%,但是绝大多数的外贸出口层次比较低,几乎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上。通过引进优质外资可以为浙江经济的国际化提供另一条途径,同时有利于浙江经济结构往高级化发展。 3.优化配置,整合相关产业。随着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发展,一些领域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一家大型企业尤其是与世界接轨的企业,它的移动也将带动其上下游供应商的移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94年台湾外设厂商霸主、世界前五大外设厂商之一明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