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横向地位水平。因此,对于县级政府工作业绩考评来说,优化考评计分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县级政府实际完成数与其本身的标准值、自报数比较来计算其加扣分。定量指标的具体计分公式可以设计为:(1)当完成数大于等于标准值和自报数时,得分=基准分×[1+(标准值完成率-100%)×100×加分系数-(自报数完成率-100%)×100×扣分系数]。(2)当完成数小于标准值和自报数时,得分=基准分×标准值完成率。(3)当完成数大于等于标准值而小于自报数时,得分=基准分×[1+(标准值完成率-100%)×100×加分系数]。(4)当完成数小于标准值而大于等于自报数时,得分=基准分×标准值完成率-(自报数完成率-100%)×100×扣分系数]。其中,加分系数值应当略大于扣分系数值,加分系数值可以在0.3%~1%之间选择,扣分系数值可以在0.2%~0.9%之间选取。 三、县级政府工作业绩考评新模式的应用案例 假定某市政府2002年对辖属县级政府的工作业绩考评模式的指标体系及权重为:(1)5年期业绩目标权重占30%,年度业绩目标权重占70%;(2)工作业绩考评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权重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权重10%)、技术进步贡献率(权重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权重5%)、技术进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权重2%)、全部财政收入增长率(权重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权重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权重10%)、精神文明建设(权重8%)、环境保护建设(权重6%)、城市(城镇)社区建设(权重3%)、计划生育率(权重3%)、教育经费占全辖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权重2%)、教育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率(权重3%)、社会待业率(权重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权重10%)。(3)工作业绩考评的总基准分为1000分。该市政府提出的甲、乙两个县级政府各工作业绩目标要求数及该两个县级政府提出的各经营业绩目标自报数如表1所示:
表1 各工作业绩目标的要求数和自报数 项目 计量单位 市政府要求数(甲) 甲政府自报数 市政府要求数(乙) 乙政府自报数 5目标值 2002年度目标值 5年目标值 2002年度目标值 5年目标值 2002年度目标值 5年目标值 2002年度目标值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2.5 12 13 12.5 11 10 12 1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2 11.5 11.5 10 10.5 9.5 11.5 11.5 技术进步贡献率 % 30 25 28 25 30 28 30 3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25 30 33 35 25 25 28 28 技术进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 % 30 25 30 30 25 25 30 30 全部财政收入增长率 % 28 25 30 28 20 25 25 24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 35 30 36 29 35 30 28 29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 9.5 8 7.5 6 6 6 7 5.5 计划生育率 % 96 95 95 95 96 95 96 96 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额比率 % 30 35 32 36 35 40 35 38 教育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率 % 25 30 30 30 20 25 25 25 社会待业率 % 5 5 5 5 5 5 5 5 同时,假定在核定业绩目标考评的比较标准值时,市政府要求数与县级政府自报数权重各占50%。于是,就可以计算出该两个县级政府在2002年县级政府工作业绩目标的比较标准值如表2所示:
表2 各工作业绩目标的比较标准值测算 项目 计量单位 甲县级政府业绩目标标准值 乙县级政府业绩目标标准值 5年业绩目标标准值 年度业绩目标标准值 5年业绩目标标准值 年度业绩目标标准值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2.75 12.25 11.5 1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1.75 10.75 11 10.5 技术进步贡献率 % 29 25 30 2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29 32.5 26.5 26.5 技术进步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 % 30 27.5 27.5 27.5 全部财政收入增长率 % 29 26.5 22.5 24.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 35.5 29.5 31.5 29.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 8.5 7 6.5 5.75 计划生育率 % 95.5 95 96 95.5 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 % 31 35.5 35 39 教育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率 % 27.5 30 22.5 25 社会待业率 % 5 5 5 5 再假设该甲、乙两个县级政府2002年度各项工作业绩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如表3、4所示:
表3 甲县级政府2002年工作业绩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 计量单位 5年业绩目标完成情况 2002年度业绩目标完成情况 标准值 自报数 实际数 标准值完成率 自报数完成率 标准值 自报数 实际数 标准值完成率 自报数完成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2.75 13 13 102.0 100.0 12.25 12.5 13 106.1 104.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1.75 11.5 11.6 98.7 100.9 10.75 10 11.6 107.9 116.0 技术进步贡献率 % 29 28 30 103.4 107.1 25 25 30 120.0 120.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29 33 32 110.3 97.0 32.5 35 32 98.5 91.4 技术进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 % 30 30 31 103.3 103.3 27.5 30 31 112.7 103.3 全部财政收入增长率 % 29 30 29.5 101.7 98.3 26.5 28 29.5 111.3 105.4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 35.5 36 36 101.4 100.0 29.5 29 36 122.0 124.1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 8.5 7.5 8.6 101.2 114.7 7 6 8.6 122.9 143.3 计划生育率 % 95.5 95 96 100.5 101.1 95 95 96 101.1 101.1 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额比率 % 31 32 32 103.2 100.0 35.5 36 32 90.1 88.9 教育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率 % 27.5 30 30 109.1 100.0 30 30 30 100.0 100.0 社会待业率 % 5 5 4.9 102.0 102.0 5 5 4.9 102.0 102.0
表4 乙县级政府2002年工作业绩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 计量单位 5年业绩目标完成情况 2002年度业绩目标完成情况 标准值 自报数 实际数 标准值完成率 自报数完成率 标准值 自报数 实际数 标准值完成率 自报数完成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1.5 12 12.5 108.7 104.2 11 12 12.5 113.6 104.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11 11.5 12 109.1 104.3 10.5 11.5 12 114.3 104.3 技术进步贡献率 % 30 30 25 83.3 83.3 29 30 25 86.2 83.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26.5 28 30 113.2 107.1 26.5 28 30 113.2 107.1 技术进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 % 27.5 30 32 116.4 106.7 27.5 30 32 116.4 106.7 全部财政收入增长率 % 22.5 25 31.5 140.0 126.0 24.5 24 31.5 128.6 131.3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 31.5 28 41 130.2 146.4 29.5 29 41 139.0 141.4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 6.5 7 8 123.1 114.3 5.75 5.5 8 139.1 145.5 计划生育率 % 96 96 97 101.0 101.0 95.5 96 97 101.6 101.0 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额比率 % 35 35 38 108.6 108.6 39 38 38 97.4 100.0 教育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率 % 22.5 25 28 124.4 112.0 25 25 28 112.0 112.0 社会待业率 % 5 5 5.2 96.0 96.0 5 5 5.2 96.0 96.0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再假定实际数超过标准值部分按每超1%计加本指标项目基准分的1%,实际数超过自报数部分按每超1%计扣本指标项目基准分的0.8%。同时,为简化表述以减少不必要的篇幅,假设该两个县级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建设、城市(城镇)社区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得分率均为95%。于是,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该两个县级政府2002年度工作业绩目标考评的具体得分如表5、6所示:
表5 甲县级政府2002年度工作业绩目标考评得分 项目 5年业绩目标考评得分 2002年度业绩目标考评得分 合计得分 基准分 标准值完成率 自报数完成率 得分 基准分 标准值完成率 自报数完成率 得分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150 102.0 100.0 152.9 150 106.1 104.0 154.4 153.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100 98.7 100.9 98.0 100 107.9 116.0 95.1 96.6 技术进步贡献率 30 103.4 107.1 29.3 30 120.0 120.0 31.2 30.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50 110.3 97.0 55.2 50 98.5 91.4 49.2 52.2 技术进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 20 103.3 103.3 20.1 20 112.7 103.3 22.0 21.1 全部财政收入增长率 60 101.7 98.3 61.0 60 111.3 105.4 64.2 62.6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90 101.4 100.0 91.3 90 122.0 124.1 92.5 91.9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100 101.2 114.7 89.4 100 122.9 143.3 88.2 88.8 计划生育率 30 100.5 101.1 29.9 30 101.1 101.1 30.1 30.0 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额比率 20 103.2 100.0 20.6 20 90.1 88.9 18.0 19.3 教育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率 30 109.1 100.0 32.7 30 100.0 100.0 30.0 31.4 社会待业率 50 102.0 102.0 50.2 50 102.0 102.0 50.2 50.2 精神文明建设 80 76.0 80.0 76.0 76.0 环境保护建设 60 57.0 6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