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内容提要: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25年,取得了瞩世举目的成就,市场经济的建立,生产力空前提高,经济发展活力高涨,被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可能成挽救世界的第四大引擎。但是,我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58,约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收入极为低下。如果不提高农民的收入,社会的稳定性将会受损,社会矛盾将会更加尖锐。究其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用更大、更彻底的开放来解决深层次问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问题,才能将改革开放推上一个新的运行平台。
关键词:农民增收;大开放;谈判能力;壁垒。
读了孙大午先生的《与杜润生先生谈话纪要》一文,深有感触。农民作为我国社会的最低层次的阶层,确实是太穷、太苦、太难了。在此文中,杜润生先生作为中国政府的“三农”问题著名专家,对许多问题确有权威性的观点。但是,也许是坐在官位上,杜润生先生对于有些深层次的问题未能触及,就显得有些缩头缩尾了。对于“农村这八座大山”,回答是“自上而下可以解决。”;对于“如果中央说解放农民”,回答是“就缺政策。”等等。看起来似乎击中了要害,答案准确。但是,是否涉及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呢?看来杜润生先生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了。 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怎么了? 在世界和国内的舆论中,众口一词是赞歌。确实,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将计划经济破坏,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采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打破了平均主义,建立了市场经济,采取倾斜政策,促进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促进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经济活力的区域。这是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一种必然的、合理的选择。也是在加速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内地省份对沿海地区的贡献。其结果,内地省份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资源的流出,发展的更慢些。二十余年的积累,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全国经济的发展本应该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发达起来的沿海地区应该加速发展,用自己获取的利润,对内地欠发达地区进行反哺;工业对农业进行反哺,使农民增收。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未能看到这种安排。反而出现了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 发达地方构筑单向壁垒。为了保护经济优势,发达地区不顾涉“违宪”之嫌,人为地以种种借口,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障碍,阻碍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负担”,掠夺欠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以获取来自于欠发达地区流入的利益,在本土实行级差薪金。中央政府的特殊支持,利益的驱动使得地方保护盛行,地方执行人员寻租、求租,以至于发生类似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的事件。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有强大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地方政府对中央的决策不敢提出异议;加上地方官员政治内行,经济建设上经常付出巨额学费,基本上没能表现出指导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智慧和谈判能力。在25年的改革开放中,地方政府无条件服从中央政府。其结果是,沿海地区凭借天时地利,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支持,迅速地建立起市场经济。而欠发达地区则由于种种原因,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往往都慢了一拍或几拍。全国统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财、物都在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控下流动,使地方资源无条件地、低廉地进入了全国范围,主要流向市场经济更发达、更完善的沿海地区。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相对贫困加剧。在欠发达地区,农民受到了来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双重利益的偏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中央政府利用价格杠杆,驱使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据有关专家估计:每年约有4000亿元利益流出农民手掌。而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自己和城里人的利益,又对农村实行了多重政府分割,以至于在农村有“头税”、“二税”、“三税”之说。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原有一些利用地方资源的小企业,随着资源配置机制的完善,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与采用,在市场竞争中落败,纷纷倒闭。使得农民的本土收入渠道向单一化发展。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58,欠发达地区农民的血泪就凝结其中。 民工潮的兴起和延续,表面上是劳动力的流动;实质是地方制度性约束的产物。接受民工的沿海地区,只为民工们准备了工厂和民工们个人的极其简单的住房,并不为他们准备迁移的各项设施。这样做的结果一是有利于利用欠发达地区的低廉的劳动力;二是能从民工们身上捞取因产出而获取收入的国家分割的地方部分;三是不必为民工们准备相应的公共产品,相反可以利用当地的公共产品,将民工们的微薄收入进行再分割。而民工们除去自己在打工地的日常用费外,本来就所剩无几,再加上外出打工的路途费用等,净收入实在太少。但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实在太多,近2亿适龄人可以转移出来。每年的民工潮汹涌澎拜,有增无减,就是人为保留农民身份和居留地的结果。货物的流通无阻了,但是人的流动和徒迁却阻力重重。 社会的稳定性下降。各发达地区对人口徒迁的限制和封堵,其目的:增加了对农民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与超值的国家分割。国家利用改革开放,建立国内的统一市场,促使欠发达地区的设防被废,又通过种种人为设置对发达地区加强保护,“掠夺”了欠发达地区。而在欠发达地区,城市人面对沿海地区的高收入眼红,在总量不高的现实下,加大了对农民的“掠夺”。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在双重“掠夺”下,负担加大,留存收益日益减少,更加贫困。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民收入极低,正统的社会道德观受到挑战,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冲突加剧,社会稳定性下降,甚至有的年轻人铤而走险。 。。。。。。 因此,有人在问:改革开放怎么了?实质是:改革开放是有阶段性的,不可能一撅而蹴,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需要一个新的运行平台。发展是主旋律,要使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民增收,期待大开放。 二、 深化改革开放,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市场经济已经建立起来,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上述现象只是改革开放的阶段性问题。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5年来有了巨大的进步。现在到了可以着手解决下一步问题的时候了。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改革,用大开放之举,来破解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问题。 1、尊重宪法,深化改革开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每个中国公民必须尊重她,服从她,不得违背她。地方政府更要模范地遵守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宪法之下,各地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以推动当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永远存在的,处理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问题,必须用深化改革开放之举,从“三个代表”出发,用全局观点,化解各种阻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矛盾;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本土经济上,做出一些有“违宪”之嫌的举动。特别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打开壁垒,解除对人的徒迁的限制,在发展促进本地工业化之时,高质量建设符合人类生存的生态圈,使本土成为人间乐园。这一宏图的实现之日,就是民工潮消失之时。 2、精兵简政 在中华民族危急关头,李鼎铭先生的“精兵简政”被毛泽东采纳,导致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比起那时侯,现在我们强大多了,“精兵简政”的实施,将预期一个现代化发达国家的出现。“精兵简政”能使政府转型,一个精干、高效、廉洁、服务型的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须。更何况“精兵简政”,能使我国的财政摆脱沉重的人头费用,把钱用到经济建设中去。在农村,“精兵简政”必能大量减少农民的负担,实际上就是在为农民增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城市化战略的逐渐实施,农村功能简化,实质上农村已经成为社会整体的一种功能区[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