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发展的思考      ★★★ 【字体: 】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发展的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7:3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摘要:
民族地区适宜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在正确的民族观下指导选择的,只有符合该区域各民族的发展需求,实现其历史阶段作为民族中的基本元素“人”的福利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加入了人文理念的经济发展概念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针对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多民族大杂居、少数民族小聚居的现实状况,引入正确的民族观,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     民族发展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是在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进程,不仅涉及到物质产品的增长,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即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价值判断的演进。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短期的外生因素引起的经济上升或下降,不能反映发展的本质特征,必须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在外延上的扩大,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既然区域经济发展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那么,什么样的区域社会、经济制度和价值判断才是合理的,这是一个规范性问题,不同区域经济主体所做出的认定具有差异性1。西部地区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形成多民族大杂居,个别民族小聚居的特点,民族间发展不平衡,在发展经济时应该确立民族发展观,不能只着眼于单纯的经济发展,而要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速民族间的平等发展,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国内许多学者也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很多探讨,多从中东西部经济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着眼于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也涉及了很多经济发展模式,甚少涉及民族发展问题,本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民族性进行分析,寻求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模式。
一、           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 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广阔
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于自然资源的优势,主要是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首先是能源方面,全国三大天然气田四川、陕西及新疆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1%。西南地区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是全国的70%,可开发蕴藏量占全国的77%。全国重点开发的10大水电基地有四个分布在四川。其次,加工业原料充足。西部地区拥有大量各种原材料,可发展加工业。举例来说,新疆盛产葡萄、棉花及羊毛,为食品加工和纺织业提供可观的投资机会。四川及云南的中药材占全国已发现品种的51%,有利于发展现代中药。据2000年数据,中国西部地区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为1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8 .68,煤炭产量为2 .6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6%;石油产量为277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天然气产量为134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53 %;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278 .5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
2、 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西部地区由于资源丰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地域分工中长期被当作东部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尽管在“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地区建设了许多大中型企业,但除了“三线”军工企业之外,多属于增值程度低的采掘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加工深度和加工层次都很低,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西部许多省区都曾致力于发展轻工业和加工工业,但工业结构畸重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到1989年,西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的比重仍高达59.83%,远高于全国的51. 60%和东部47.04%的水平。到1998年,全国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42. 9: 57. 1,而西部地区为37. 3: 62. 7。甘肃省到2000年轻重工业比例为23.62:76.38,是典型的重型工业结构。到2001年这种产业结构格局仍基本不变,2001年全国轻重工业产值之比为39. 43:60. 57,东西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轻重工业总产值及其比例关系,东部地区轻重工业比重为42. 96: 57.04;西部地区轻重工业比重为33.56:66.44,西部地区轻工业产值比重比全国低5. 87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9.4个百分点。2002年这种工业结构格局仍然基本不变,全国轻重工业企业数50.84:48.96,西部地区轻、重工业企业数量之比为41.96:58.03东部地区为47.45:52.55,西部地区轻工业企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数低8. 88个百分点。2
3、 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匮乏
人口增长速度居高不下,人口占全国比重日渐增大。长期保持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速度的结果,使得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1999年为28. 47%, 2000年为28.5%,2001年为28.55%。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事业发展乏力,人口文化素质比较低下。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2000年,全国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没有上学的,西部12省区平均比例为14.80%。高出全国近2倍;仅参加过扫盲班的,西部2.69%,高出全国0.9个百分点;只有小学文化的,西部41.06%,高出全国近3个百分点,而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初中28.04%,高中10.1%,大专及以上3.2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乡教育分布不均,教育观念落后以及固有的重男轻女的的思想,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群居地区男女受教育的程度相差悬殊,未上过学的人口中,女性占大多数。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缓慢,除地理和自然因素外,关键在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1999年,西部758万从业人员中,不识字的占11%,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3%,初中文化占39.9%,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
4、支柱产业布局与地方关联性脱钩,不能带动整个民族地区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曾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以来至 “六五”期末国家在西部地区投资达1000多亿元,占原全国三线地区11省区总投资的40%以上。西南三线工业占全国三线工业企业数的50%,西南三线工业占全国三线工业固定资产的40%可以说整个西南地区现代工业的基础主要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奠定的。因此要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三线建设的潜力。大规模“三线”建设工业布局的产业重点是:能源、冶金、重化工业等重工业,它占“三线”工业总投资的50%以上。而如此巨大的投入,建立起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性比例过重,而深加工工业产值比重却相当低。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是重工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属于低附加值的产业,并且与地方的第一、第三产业关联性不强,对地方产生的波及效应弱。各类产业加工链条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小,附加值低,导致资源优势难以变成经济优势。这些投入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工矿企业是以“嵌入”的方式进入民族地区的,它们的经济运行基本上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活动相分离,既缺乏当地民族的参与,也没有起到对当地的工业辐射作用。
二、           西部地区发展中的民族性与区域性特色
西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全国一致的特点外,最为明显之处在于鲜明的民族性,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因为民族的差异性,决定了区域发展观存在着差异性,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理解,构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区域发展观。其二,民族地区具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对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市场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还是区域性地方政府的中观层次的调控作用,甚至宏观层次的中央政府调控作用,都必须适应民族地区对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能“一刀切”,即民族地区区域资源配置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区域经济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以宋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为例

  • 下一篇文章: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战略措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发展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发展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生态产业链的整体...
  •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发展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