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的城镇功能都是为石油开采企业服务的,对周边地区没有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通过加快发展交通、流通、通信、文化、体育、医疗、旅游、教育等新兴、高水平的第三产业,推进油区城市化和油区服务产业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使社会功能进一步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在于对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综合防治。其思路是首先将生产经营方式由原来的资源—产品—排弃物—污染物的线性经济,逐步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同时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和水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其模式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加强污染综合防治。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规模一流、生态一流、效益一流的石化工业基地。按照一体化理念,统筹区内的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和环境保护,实现上、中、下游企业间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资源循环使用,建立起完整的生态工业链。聚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骨干企业。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县域各类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全面贯彻推广HSE和ISO9002体系,加快形成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防治力度。通过改造、整合现有基础设施,努力在城区范围内构建完整的中水回用和废物再利用系统,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开展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重点防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增大城市绿化面积,努力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县域科技创新模式 县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根据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而健全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其思路是依托现有石油科研的优势,以石油型县域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重点行业、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为优先突破领域,形成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的官产学研一体化系统。 石油型县域经济科技需求主要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科技需求主要包括增强石油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效益等方面的需求,例如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新型替代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间接科技需求主要包括培育城市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为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例如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等。因此,要加大对石油资源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其发挥出资源与环保的双重效益。推动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率,尽力延长石油产业的寿命,为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提供时间、空间和资金支持。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其他潜在方向,部署相应的科技力量,因地制宜,及时及早创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产业。要通过大力研发和普及环保技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减少石油资源开采对土地破坏与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