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较高的养殖业却只占37.7%,农业内部的结构与经济效益是倒挂的,必须大力进行调整。力争到2005年把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四是调整农业区域结构,继续实施成都 "三环"发展战略。在近郊一环地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在中郊二环地区,重点发展高效农业;在远郊三环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五是调整农村三大产业结构,巩固调整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城乡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信息业、饮食业和农家旅游业等非农产业。 3.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 为应对入世后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为此,要继续以"种子工程","丰收计划"和"星火计划"为依托,充分发挥成都地区农业科研院所的优势,加速农业科技革命,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4.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发展产业化经营才能促进产品不断转化增值。一要继续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200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五专"组织突破了2万个,年产值或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达120多个,各类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已达到38%,今后,应促进它们发展壮大。二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为适应入世后形势的需要,必须精心培育龙头企业,从财政、税收、投资和信贷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和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以更大的辐射力,采?quot;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更多农户去闯荡千变万化的市场,实现分散农户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三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相关条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为企业和农民买卖商品提供便利的流通渠道;加快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企业和农民;建立健全农牧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与疫情检疫中心,为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保证。 5.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不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对于解决入世后农村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把农村经济搞活,把农业由大做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要大力推进乡镇企业的发展。面对入世,乡镇企业要以"二次创业"为中心,实施全方位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结构创新和增长方式创新,以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研制、创新和运用,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产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战略、策略和网络营销商品。此外,还应努力实现保证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融资、舆论、服务等环境的创新。其次,要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步伐和劳务输出,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小康。 6.建立健全农村经济体制 按照世贸规则与我们的承诺,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改革农村生产、流通、分配、社会保障、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经济体制,力争2010年建立起符合世贸规则的,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政策公开、制度完善、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为此,一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实行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重点,银行信贷为补充,积极吸纳外资和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以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要建立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政府通过给于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和农业保险体系。三要加快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综上所述,面对加入WTO对我市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采取如上对策,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市农业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