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人生的经济学均衡      ★★★ 【字体: 】  
人生的经济学均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6:4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提要:人生的经济学均衡,就是意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生的各种“投入”与“产出”的优化过程及优化结果;任何个人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的制度问题,只有社会制度实现了均衡,个人才能实现人生的均衡;一个人虽然有可能实现人生的局部均衡,但未比能实现人生的总体均衡。 

关键词:人生  经济学  均衡 

什么是均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意味着事物处于优化的稳定状态;二是指一种过程,意指事物向优化状态的过渡。 
人生的经济学均衡,就是意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生的各种“投入”与“产出”的优化过程及优化结果。 
人生的目标:一生总效用的最大化。这种追求总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是人类生存本能的一种自然和理性的恰当表现。 
其中一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来世者,其一生仅指现世,其追求的人生目标是现世效用的最大化;一种是有来世者,其一生不仅指现世,而且也包括来世,其追求的人生目标是来世和现世效用之和的最大化。 
假定: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效用偏好结构。这里包含两个设定:一是设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效用偏好结构,不同的人其效用偏好结构可能是不同的,这里也不排除有些人可能具有大致相同的效用偏好结构。二是设定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效用偏好结构是固定的。这一设定与前一设定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人在一生中其效用偏好结构是时时在变的,效用偏好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等众多因素的一个多元函数,这里只所以假定每一个人其一生效用偏好结构是固定的,主要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同时,这一设定也并不对研究结论构成实质影响。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说:生活就像奥林匹克赛会,聚到这里来的人们通常抱有三种目的:有些人摩拳擦掌以折桂,有些人做买卖以赢利,但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做参观者,冷眼静观这一切。 
这里反映的情况就是效用偏好结构的不同。具有相同目的的人,其效用偏好结构可能大致相同,但也并不排除具有不同效用偏好结构的可能性;具有不同目的的人,其效用偏好结构肯定是不同的。 
在假定每个人效用偏好结构固定的前提下,这时,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就是:追求在特定效用偏好结构约束下一生效用的最大化。 
可设每个人在t时的效用函数为: 
U=U(SI,MI,SP,MP) 
其中U代表每个人在t时的效用水平,SI代表一个人在t时的精神收益,MI代表一个人在t时的物质收益,SP代表一个人在t时的精神支出,MP代表一个人在t时的物质支出。 
精神收益表示一个人来自如安静、孤独、社会评价、社会荣誉、道德、社会成就感、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收益。这种精神收益构成一个人效用函数的重要变量。 
物质收益表示一个人来自物质产品方面的收益。诸如衣服、食物、住房、汽车、货币等方面的增加,都有助于增加一个人的物质收益。物质收益也是效用函数的一个重要变量。 
一个人除了有物质和精神上的收益外,还实际存在着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出。物质上的支出与精神上的支出刚好表示与物质上的收益和精神上的收益相反的事实。这两种支出也是影响一个人效用函数的两个重要方面。 
如果一个人无来世,其人生的目标是: 
  
其中T表示他的预期寿命, 代表他在现世的总效用,这时他会在[0,T]时间内配置资源投入与产出,以期实现一生总效用的最大化。 
如果一个人有来世,其人生的目标就是: 
  
其中 表示一个人在来世时实现的总效用,这时,一个人会在 时间内均衡配置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以期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 
这里一个人是否有来世的观念,对其现世的行为有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认为有来世,他可能对现世的某些行为进行一些控制,以期求得来世的高额回报。这种控制行为对现世的其他人可能会产生一些好处,如有些人为什么节欲,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来世升入天堂,同时,节欲这种行为对社会又具有一定的良性作用。当然,有些控制行为并非对社会中的其他人有好处,“人体炸弹”之类的就是一个例证。如果一个人认为无来世,其行为将是赤裸裸地追求现世的效用最大化。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一个人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谋取一切利益,同时,他也会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在现世人群中的“面子”。因为“面子”是自己活在现世的一张“护身符”,是一张在人群中往来的“通行证”。所以,相信来世的人,可能更看重自己的行为与自我感受,而不会去更多理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我是为来世的我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但相信无来世的人,虽然也是为自己而活,但他不可能不顾及“面子”,即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因为这个形象直接会影响到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行为,从而会直接影响他在现世的收益。所以,无来世者看重“面子”与“人情”也是一种理性选择,其目的仍是自我现世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在一个人效用偏好结构稳定的情况下,一般对于物质收益或精神收益而言,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人穷志短”反映的就是人们在物质收益极度缺乏情况下的一种表现。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物质收益的边际效用相对较高,而精神收益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少。所以,就有“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誉”。也就是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对物质收益的边际效用就变小,相比,精神收益的边际效用就变大。 
再如“久病床前无孝子”,反映的也是这种情况。“孝”本身是一种精神收益,是一种道德评价。当一个人在尽“孝”时,本身就是在消费“孝”这种产品,并享受“孝”所带来的精神收益,如良心受到安慰,受到别人好的评价,并被社会给予较高的地位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孝”这种产品所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所以,必有“久病床前无孝子”。当然,一个人要想尽“孝”,肯定也有物质的支出,这种物质方面的支出也会进一步加速“孝”产品效用的递减速度。 这里的问题是: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是否存在替代现象?答案是:当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总量为一定值时,这时一个人在选择消费菜单时,肯定存在替代现象;当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都无限时,这时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多多益善”,不存在替代现象。现实存在的具体情况是: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既有限,又无限,是一个针对不同效用偏好结构的相对值,是一个与主体需求有关的量。所以,在现实中,二者既存在替代关系,又存在“多多益善”现象。
另外,一个人的精神收益又是其精神支出和物质支出的函数,用式子表示就是:
SI=F(SP,MP)
同样有:MI=E(SP,MP),即一个人的物质收益也是其物质支出和精神支出的函数。
其中F和E代表不同的函数形式。
问题是函数F和E的具体形式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是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将导致不同的F和E的投入产出模式。人们常说:好的制度可以将鬼变为人,而不好的制度可以将人变成鬼。这里反映的就是制度对人自身投入产出行为的影响作用。人本质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将导致不同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模式。如果一个社会制度导致的结果是作恶成本小而收益大,行善成本大而收益小,则人们必然会趋向于作恶而不是行善。所以,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这里引申的又一个命题是:社会应不断地鼓励制度创新,任何对创新的压抑都是对人类文明的极大犯罪。所以,好的制度对人类的作用是双重的巨大:一是可以有助于生产更多的物质产品,增加人类的物质收益;二是有助于生产出更好的精神产品,以增加人类的精神收益。人类应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体系,以保证社会健康的运行和发展,借以推进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个人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的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

  • 下一篇文章:人口因素在经济史中的逻辑地位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人生的经济学均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人生的经济学均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人生的经济学均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