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的建设,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医疗、保险、教育体系的建设,使得包括广大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要重视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支持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要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人本经济”,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实现增长方式和发展理念的转变。
企业要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劳动力,实现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实现企业盈利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策略;增加科研投入和技术开发力度,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最终实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效率的转变;既重视经济效益,又关注社会效益,在促进利润增长的同时注意增加职工福利,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最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人本经济”,还要求国民实现思想和行为的转变。
广大人民要树立自己是经济发展中心的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强化维权意识,时刻监督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的经济行为,通过法律、舆论、社会仲裁组织等各种手段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培养对环境、资源、社会整体的正确认识,促进“循环经济”、“人本经济”的实现。 参考资料: 1.《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世界经济年鉴-2002/2003》,谈世中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政治经济学大辞典》,张卓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勋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解析发展观视角下的“五个统筹”》,潘利,《理论前沿》,2004-1; 6.《从基尼系数看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黄继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7. 《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解振华,《人民日报》,2004-1-29; 8.《温家宝: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华网,2004-2-22; 9.《要让多数人分享改革成果》,迟福林,《中国经济时报》,2004-3-22; 10.《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郑志国,《广州日报》,2004-4-30; 11.《走中国循环经济之路》,肖勤福,《中国青年报》,2004-3-21; 12.《中国社科院: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姜辉,《光明日报》,2004-5-26; 13.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om 上一页 [1] [2] [3] [4]
Tags:
|